92、郑板桥画论——阅读札记37
郑板桥的绘画实践虽然从生活入手,可也不是自然的简单翻版,是他经过概括、提炼、精心加工的。郑板桥曾经说过: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说的非常好,任何一种艺术创作都应该如此这般。
一位画者,是生活的观察者,也是生活的热爱者。从生活中,从自然的观察中,有所感受,得到启发,不得不发为文章。于是“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在画家的胸中便形成了一幅画。此画虽然是从画家的眼中得来,却不是也不等于生活中自然物的简单翻版,简单的再现,是通过“胸中勃勃”,即在画家的思想中提炼、概括的结果。这就是画家艺术加工的过程,是画家一幅画作再现的过程。
画家的一幅画我们感到比自然物更真实,此真实不是与自然没有区别,而是,通过画家的画笔,在画纸上,展现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心理状态,通过画家得到了完美的再现和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