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刚完,办公室一到课间放学,拥满同学讲评试卷。
老师是心里高兴的。
看着语文答题卡,老师可以给出个性化的建议,比如你答题步骤不清晰,术语不够左右逢源,比如文字量可以在这儿放大。
老师讲的嗓子都哑了,但是还是尽可能的把学生往自己身边叫。
一种情况除外,老师面对他,苦不堪言,有的时候甚至不再说话。
这种学生,分析试卷变成了全程解释,尤其是作文。他针对老师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会作出解释。
老师,你说的这个意思,在这里有。
老师,这个开头,我觉得是可以的。
老师,我这个说法和你说的,我觉得差不多。
实话实说,考场作文存在一定的套路,就和我们看报纸看短视频。
比如要有一个好的题目,比如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头,比如文采茂盛。
同学有这样的概念,但写出来的文章满不是这么回事儿。
心手不一,这话苏轼早就说过,不仅仅是写作文,现实生活比比皆是。
我们老师坐在一起经常分析这个事儿。
其实孩子心里是满的,不是来听取意见的,他觉得他很委屈,他的作文明珠投暗,老师没有发现出他的长处,所以针对每一条意见都进行解释。
可是孩子,你的语文老师6月份都要参加全省高考作文阅卷。高考是面试吗?到时候谁去听你的理由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