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是一个充满内涵、情感的词汇。它是四年大学学习的结果,是四年校园生活的结尾,是四年青春时光的定格,是四年矛盾争执的释怀,是四年同窗好友的告别,是四年师生情谊的升华,也是每一个毕业生人生征途新的启程。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会做很多事来对这四年的难忘经历进行回顾、思考、庆祝、留念,这其中,就包括聚餐。在聚餐中,免不了的一项内容就是——喝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毕业了,我们的酒该怎么喝?
毕业季聚餐毕业季的聚餐一般分几种:一种是寝室室友之间的聚餐。朝夕相处的室友们即将离别,大家曾经互相关照、同出同归、卧床夜谈、一起出游,回忆太多,感情很深;一种是好友之间的聚餐。校园生活缤纷多彩,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比赛等活动中会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策划、合作、执行,碰撞出青春的无限热情,创造了许多优异的成绩;还有一种就是班级的大团圆聚餐。班级是学校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大家在班级里一道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你追我赶、争创佳绩,留下了许多励志、向上的青春回忆。在大大小小的聚餐中,每一个毕业生的心情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同,或踌躇满志,或觉得伤感,或留有遗憾,免不了会要喝一点酒“壮胆”来直抒心声。
虽然喝酒已是毕业季聚餐的固定内容,但作为老师,看着一届一届学生毕业,最担心的就是怕学生在聚餐中喝多、喝醉、喝坏身体。以往,我们曾看到一些学生因过量饮酒彻夜不归的、醉卧路边的、在外迷路的、昏迷不醒的,甚至喝到胃出血进医院的,出现这些情况着实会让老师、家长、同学感到紧张、担心,也说明了一些学生确实对情绪、行为的自控能力不够强,让理性败给了感性,导致出现安全隐患。
青春时光毕业季的酒,饱含太多的情愫,要喝。但是,要把握一个尺度——适量喝,要坚持一个原则——不劝酒,要掌握一个技巧——会敬酒,要牢记一个底线——早归寝。
适量喝。适量就是不要过度,物极必反,酒多误事。“花看半开,酒饮微醉”,酒量好也要学会控制,“酒饮微醉”是最佳状态,既不会伤身也不会误事。如果平时不胜酒力,就不必勉强自己,互动时表明态度,少量喝即可。要明确,聚餐的目的不是刻意“买醉”,而是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不劝酒。近几年,大学生因劝酒导致意外事故的案例已有多起,经法院判定,劝酒者均要根据实际情况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所以,聚餐时要注意几点事项:不要强迫性劝酒、不要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聚餐后要将醉酒者安全送回、不要劝开车者喝酒。
会敬酒。敬酒不代表要劝酒,也不代表要多喝酒。敬酒的重点在于“敬”,而不在于“喝”。敬酒最重要的是真诚感恩那些帮助自己成长的人和事,要敬辛勤指导、陪伴成长的老师,是他们的付出成就了自己;要敬朝夕相处、共同学习的同学,是他们的关心温暖了自己;要敬有过矛盾、心存芥蒂的同学,是他们的质疑清醒了自己;也要敬曾经的自己,是过去不够好的自己造就了今天更好的自己。
早归寝。毕业季聚餐一般都在晚上,又是在校外,相较于白天,“晚上+校外+人多+喝酒”的安全隐患确实较大。所以,出去、回来一定要集体行动,同学之间要互相关照、提醒,不要有个别同学落单。不论聚餐气氛如何热烈,情绪如何高涨,归寝或回家的时间最晚不要超过晚上10点。班团干部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联系核实每一个同学是否安全回来。
校园短短四年,转瞬即逝。曾以为毕业遥遥无期,如今却已近在眼前。人生不能按回车键,那就努力过好当下和未来吧!期待每一个毕业生展翅高飞、翱翔四海,在新的人生征程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张高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