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呆气与灵气 -读易中天《美学讲稿》

呆气与灵气 -读易中天《美学讲稿》

作者: 吕燕 | 来源:发表于2024-01-19 23:10 被阅读0次

真没想到我现在竟然读得进去那么抽象的书,而且并没有“劝着自己读”,而是自然地好奇着,也填补着我原本早就该去涉猎的空白。

内容是有些抽象的,但因为是大学里的课程讲稿,所以语言已经是非常口语化的了,关于哲学 艺术 美学的各种关系与本质,讲起来也算是跟我的事业息息相关,唱歌 教唱歌自不必说,就连打球 做菜 种花这些生活的喜欢,有没有审美水平,做出来可能也差出很远。所以,哪怕时间碎片,也能在每一个碎片里沉浸。

哲学 艺术 美学,它们都是科学以外的东西。它们要思考和回答的,是科学不可能思考也回答不了的问题,这就是人的本质和人的幸福,是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这都是科学解决不了的。科学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更多物质享受,但不能保证它是幸福的。它甚至只能提供安全措施(如防盗门)而不能保证你有安全感。相反,自从有了防盗门以后,我们好像是更没有安全感了。

生活越来越方便快捷,我们反倒越来越没有时间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科学技术回答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有,我们到底为什么活着?我们的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们怎样才无愧于世界无愧于人生?人作为瞬间和有限的存在物,如何去把握无限和永恒?这些困惑着我们的问题,也是科学回答不了的,只能诉诸艺术与哲学。不是说艺术和哲学就能最终解决。这些属于“终极关怀”一类的问题谁也回答不了,但艺术和哲学可以去试图回答。正是在这不断的追问和回答中,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安顿。

古希腊第一个美学命题——美是数与数的和谐。这个命题是奠基性的。因为它不是主观的选择,而是客观的认识,即一种规律性和本质性的把握。(给生命密码用,而且毕达哥拉斯是帅哥 高审美的帅哥)

什么样的数和数的关系是美的呢?和谐。和谐的数和数的关系就是美。这个结论据说是从音乐那里得来的。至少,我们可以从音乐那里得到证明。比如中央C,它的振动频率是每秒260次。比中央C高一个八度,振动频率是每秒520次,刚好一倍。

人是有意识的,他能够进行思考。所以,他不像自然事物那样只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着,他还要复现自己,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这是人不同于自然的地方。只有人才有这种需要,也只有人才有这种能力,动物就没有

人为什么能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复现自己呢?因为人有自我意识。什么是自我意识?简单地说,就是能够把自我当作对象来看待的心理能力。

黑格尔“始而追求,继而实现,终于超越”。

在绘画这里,精神已经开始溢出物质了。这说明精神已经不满足于它和物质材料的统一,它要向更加自由和无限的方向发展。因此它要寻求一种更加便于表现内心生活的材料。黑格尔说这就是色彩、声音和语言,与之相对应的艺术门类则是绘画、音乐和诗。

我们一般很难想象和理解一种没有空间性的物质。当然啦,音乐也不是一点物质性都没有。它也要依赖于物质,这就是振动着的空气。不过空气只是充满空间,并不占据空间,也就差不多可以看作没有空间性。事实上音乐也不是空间艺术,而是时间艺术,而且是唯一的时间艺术。

人的五种感觉当中,触觉、味觉、嗅觉,都是实践性的。因为它们都要和对象直接发生关系,都要直接接触到对象,比如摸到某个东西,吃到某个东西,闻到某种气体。视觉和听觉却不和对象直接发生关系。在视感觉和听感觉、视知觉和听知觉活动中,主体和对象之间是有距离的。有距离就生美感,这一点我们前面说过。所以只有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没有什么触觉艺术、味觉艺术、嗅觉艺术。

什么叫表现?顾名思义,表,就是把内在的东西变成外在的;现,就是把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

达到了“人格的完整”和“心灵的优美”,达到了社会和人的最高境界——自由境界。实际上,康德和席勒说的游戏,就是自由。所以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斯宾塞和席勒最接近,都认为艺术和游戏一样,是人们过剩精力的宣泄。要说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艺术为人类的高级机能提供消遣,游戏为人类的低级机能寻找出路

它们都是以欣赏的态度在内心暗暗地模仿自己的对象。这样,游戏和艺术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使我们在轻松愉快之中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游戏能标志什么呢?顶多也就是富裕程度或闲暇程度。做游戏的条件并不高,或者有钱,或者有闲,搞艺术却要有文化。艺术决不是人们穷极无聊闲着没事随便弄来玩玩的东西。

同一首诗的题材可以存在于一切人的心灵,但正是一种独特的形式,使诗人成其为诗人。(我写的百万文字 之所以觉得价值不够,是社会普遍性不足,以及形式还不够独特。)

每个人的情感都是感性具体的,抽象的概念性的语言不足以传达。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艺术就是因为情感传达的需要产生的。

人只有在感到自由时才自由,在感到幸福时才幸福,他也只有在感到自己被确证时才被确证。也就是说,人的确证,是要由“确证感”来证明的。确证感,是确证的确证。

高级情感包括三种,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有的心理学家比如湖南师大的陈孝禅教授便把它们合起来称作情操。陈先生认为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三类,即情绪、情感、情操。情绪是低级情感,情感是一般情感,情操则是高级情感。

艺术就应该被看作内在的心理需求。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礼记·乐记》反复阐述了音乐的特征,提出了关于音乐本质的结论性意见:“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美学命题。按照这一观点,艺术起源于而且本质上也是情感的表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音乐如此,其他艺术也是(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但是,情感的表现只有当其纳入审美的形式之中时,才是艺术(声成文,谓之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呆气与灵气 -读易中天《美学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ij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