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动力总结

动力总结

作者: 竹萱的清欢阁 | 来源:发表于2023-04-05 08:48 被阅读0次

“命运”是道,“自我”是一,“关系”和“动力”就是二。“动力”和“关系”可以理解为自我的两个构成内容。

所谓关系,就是我和你;所谓动力,就是我和你之间的能量指向与流动。

我们的自我或者说心灵,就是由无数“自体+动力+客体”这样的结构组成的。

自体、客体和动力,这三者必然是同时存在的,其中任何一个彻底消失,也就意味着三者同时消失,那时一个人就会进入到合一。合一的状态里,没有你,也没有我,连动力也一同消失。

这种境界太难,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我、你、以及我们之间的爱恨情仇等动力之中。所以不要轻易指望自己孤独圆满,那常常是歧路,不如就在关系的世界里翻滚,充分地伸展自己的动力,同时保持觉知,这样也许就真能进入到合一了。

我们应该充分地伸展各种生命动力,它们不该被视为坏东西而被压制,因为那样只会制造黑暗

按照“自体+动力+客体”的这个结构,如果自体和客体间的关系是善意为主,那么动力就是活力,就可以充分流动在关系之中。当活力能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能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自信+热情”就是心理健康的最简单标准。

如果自体和客体间的关系是敌意为主,那么动力就是破坏力,于是要么不敢流动,要么流动时会真的去搞破坏。


全能自恋有核弹一般的爆炸力,是生命力的根本源头,但它必须和现实相结合,如果你能拥有切实的能力和爱,这时就会形成实体自恋,也就是真自信,否则就会是虚体自恋,也就是我们非常熟知的面子心理。

攻击性极具价值。你有攻击性时,才真实,而两个真实的人,才可以建立起真正亲密的关系。如果你剥离了攻击性,你认为这是涵养,但结果可能会变成,你既不能滋养自己了,也不能滋养对方,你们就活在一个虚假的、缺乏活力的关系中。

当然,好的关系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可以容纳攻击性,并把破坏性转化成生命力

无论如何,都需要在外部世界中去展开你的攻击性,这时你才有被接住的机会,否则就什么都不会有,而只有内在封闭的黑暗,所以要“先试试表达攻击性”。

接着我讲了一个很大的概念——生和死,将一般意义上的生死做了极大延伸:任何一个动力一旦发出,被接住就是生,没被接住就是死,接住时我们会把攻击性体验为生本能,而没被接住时,就会体验为死本能。

成熟的时空感,知道动力在当下这个时空没实现,那还可以通过时间累积和空间变换,增加它实现的可能。并且,动力不是“我”,所以一个动力的生死,不会引起“我”的生死感。

一旦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我”,一个人就该有意识地去挑战自己,不断离开舒适区,让死能量锤打自己,而自己成功转化它为生能量,这个时候一个人就会不断增强。

性是对关系的渴望;性的模式,是一个人内在关系模式的呈现。

每个人都必然是无数次发出自己的动力,但如果缺乏关系,缺乏客体,那么,这些动力就会从对关系的渴望变成绝望,而沉寂下来。这些动力会集中在潜意识深处,变成各种恐怖的黑暗存在。

真正的自由,是战胜了内心恐惧,拥抱了内在黑暗后达成的一种状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力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mj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