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重门外的韩寒

三重门外的韩寒

作者: heysusu | 来源:发表于2018-11-20 05:07 被阅读0次

          回忆起那个看完《三重门》激动地在阳台踱步的背影,我感慨万分地笑了。那时我高一,和韩寒写这本书时的年纪相仿。一样的血气方刚,一样的棱角分明。

          我想,当年我如此认可他,乃至崇拜他的原因,无非就是他说出我们的埋怨,愤怒与不堪所负。《三重门》就是以林雨翔为视角,通过学习生活等琐碎的方面,来表现一个中学青年的迷惘与忧伤。内容虽然琐碎,但书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对教育的批判。为此,韩寒用尽犀利刻薄的语言,夸张、一针见血的比喻,来表现尽教育的丑恶。更者,韩寒在书的后记中直接自称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反对现在教育制度的小混混”,骂中国教育“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显然,林雨翔身上多多少少有韩寒的影子。而且,我认为要真正解读一本书,你需要去全面地去了解作者,他的生平,他的其他作品。《三重门》的名字是来自《中庸》的,哪三重呢?——礼仪,制度,考文。虽然后来被人们误理解为“三种考试,三道门”。无论是那种理解,韩寒显然是在这三重门之外的。说的直白一点,韩寒当年就是一位天赋异秉的少年,所以他有冲破那三重门,站在三重门外的权利与资本。

          就像《告白与告别》书中说的那样——“你以为的极限,弄不好只是别人的起点”。其实这句话就可以用在他本身身上。17岁的他就凭借《杯中窥人》夺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有谁能想到纸团被杯子里的水浸湿可以象征纯洁无暇的人可以被社会的污水所污浊?有谁能在保持作家头衔的同时去玩赛车,并且在中国场地拉力竞标赛上都获得过第一,又有谁能在保持前两个身份的同时去唱歌,拍电影?当今时代除了他貌似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韩寒的成功是不能复制的,那么相对平庸的你,是否觉得自己能在这三重门之外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可能你会觉得我的想法怎么会变得如此势利?这让我想到了《乘风破浪》中的一个情景——正太和六一爬上屋顶大喊“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下面的太浪和小马相视一笑,淡淡的说了一句:这个世界会变的。世界是会变的,人就像世界,当然也会变。当年第一次看韩寒的书感觉内心振奋无比,后来在回头看书却能一笑而过。

          这其实并不是势利,这是成熟。

          当然,变的不仅仅是我自己一个,韩寒自己都在变。韩寒从一开始写批判教育的小说,写到不急不缓的杂文(语言已从尖锐变得戏虐老练),再到记录赛车导演生涯的随笔(如《告别与告别》、《青春》)。韩寒已然从当年棱角分明的毛头小子变成现在沉稳的中年大叔。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在微博上发表的长文——《我所理解的教育》。文章一反少年时批判中国教育的姿态,理性分析了中国教育的种种优势,劝诫当今少年要好好读书学习。判若俩人,恍如隔世。当时看完这篇文章有一种青春落幕的感觉,一种想要用成熟尽力盖住稚气与叛逆的感觉。

          韩寒说:小孩只分对错,大人才分利弊。但如果你想要成长,想要长大,就得从分利弊开始。

          对于韩寒,几乎所有人都只有两种极端的评价——一种说他是当代鲁迅、钱钟书,批判现实,敢于说真话;一种说他是毒瘤,偏离青少年的价值观,使他们消极厌世。而我更愿意选择一种中庸的评价。他算不上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者,只能算是一位社会问题倾诉者,但他有对起码的社会担当。至于后者,故事摆在你面前,如何解读是你的权利。

          韩寒都对中国教育变更了看法,你又有何理由不去提升对他过去小说的解读?

          韩寒的小说无法教你大道理,教你如何过好这一生,但他却能更新你的思维,教你如何去思考。这也是我认为韩寒最大魅力所在。

        或许,《三重门》就是这样一本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书吧。

    《我所理解的教育》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9469204355086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重门外的韩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nz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