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一刚进校时,老乡兼学姐的车建议我抓住大学时间多读书,她带我去了图书馆,介绍了图书馆布局之后,带我去名人传记书架,选了一本书。这本书我拿回宿舍,读了一周,磕磕绊绊,读不到它的乐趣。
那个时候的我对一个个小人物并不上心,除了周恩来总理的专辑。
那时我关心提升和认识自己的书,比如心理学和哲学,也特别喜欢读世界名著,这背后的原因是弥补自卑——同寝室的蚊子室友博学通识,世界名著、流行小说几乎都读过。
当时读书目的很功利。
但就是这份功利的起点,让我逐步迷恋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从2007年至今,读书是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在做的事情。
功利,或者不功利,都不所谓,没有高低之分,都是动力。
从2007年至今,读书已有13个年头。大部分类型的书都涉猎过。要说最喜欢的,以前是工具书,现在这2年是人物传记,或者包含人物故事的合集。
通过书中一个个小人物具体的事迹,更确切讲是逆行者的事迹,让我觉得生命有了意义。不怕你笑话,到目前为止,此生大部分时候我都觉得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初中时,看央视一档节目,介绍消防员求人的事迹,感受到被需要,那时觉得生命是有意义的。
2019年看了一套《朗读者》,里面是一个个在不同岗位、或者角色的小人物,他们的故事让我觉得生命有了意义,生活有了抓手。
2019年突然想到,为何不把阿那亚模式在自己小区践行呢?跟几位妈妈商量,2020年5-9月为小区的孩子、老人举办几次培训,娱乐,何不把村落模式搬进小区的钢筋混凝土呢?
时代很宏大,个人很渺小。不期改变时代,只为小事用力。
今天中午哥哥问我,你说为什么罗振宇成功了,吴晓波没有?他说一部分原因是吴晓波讲的主题太大了,罗振宇从小事着手。
哦,是的。
空谈误国,小事才能提升个人和家庭,小区的幸福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