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读财富自由之路——1.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

重读财富自由之路——1.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

作者: 李少白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17:41 被阅读0次

    虽然我们在学生时代多次写过标题是《我的理想》的作文,虽然我们在长大过程中总是向我们心仪的一些人认真描述自己的未来,但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没办法,“未来”这个东西在我们的基本感知能力之外,反正五官是不够用的,我们不可能直接“看到未来”、“听到未来”、“摸到未来”、“闻到未来”或者“尝到未来”。

    未来,我对未来有过思考吗?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未来的我是什么样子?笑来老师所说的“努力思考未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努力“活在未来”?如何才能做到“活在未来”?

    这些都是需要我思考并解答的问题。

    未来这个东西,所有人对它的感知都依赖另外一个器官:大脑。不过,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大脑事实上和五官一样,是有感知能力的,而且,大脑的感知能力绝对是可开启、可开发、可挖掘、可发展的。细想想就能知道,所谓“第六感”,事实上就是指这个器官(大脑)的感知能力。

    大脑是可塑的,可锻炼、可发展、可挖掘,大脑是人最重要的工具,是工具就可以通过不断运用从而达到熟练的程度,一个人所能依赖的只有自己,具体来说只有自己的大脑,所以锻炼并发展自己的大脑(对人的整体来说就是成长)是一个人可以做的最具价值的事。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看到,而且是清晰地看到你的未来呢?

    你的未来

    上面这条曲线就是你的未来——只要你愿意,并且付诸行动,最终就能活出那个曲线的形状。

    这条曲线是什么?它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成长,条件是:你愿意并且付诸行动,那么曲线的发展如图所示就是一条斜率越来越高的曲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必须经历长时间耐心的积累,长时间忍受斜率几乎不变的曲线,最终才能迎来突破,突破你的成本线,实现曲线的快速上扬,也就是快速的成长。我们平时所说的“厚积而薄发”也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如果能够充分理解这个成长的过程,就会变得坚定,他因“知道”而“淡定”,有所成就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这里的关键点是:让你认识到,必须经历长时间的“厚积”,不能跨越,不可替代,没有捷径,这就是客观规律。对于这相当长期的“厚积”过程,如果你不寻求方法论调整自己,是难以忍受并不可能坚持下去的,我对这个“方法论”目前的认识是:变“忍受”为“享受”,心态调整好了就可以以“有趣”、“享受”的心态度过这个过程,对这个过程如何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有趣”、“享受”,这是我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策略,效果最大化(成长最大化)地度过这个过程。

    每个人都有机会(是的,每个人),至少有一次机会,可以活出那样一条曲线。可最终,人们各自活成了各自的样子。有些人的曲线上扬了一段时间后就回落了,以致终生未能超越那条成本线——无论什么都有成本,生活有成本,习得技能有成本,获得尊重有成本,就连做坏蛋都有成本。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真正突破了成本线才开始真正有意义,那之前都是在挣扎……即便是在突破成本线之后,也要继续成长。很多人在到达那个“里程碑”之后,人生曲线没过多久开始回落,再次回到成本线以下,这种现象极为普遍。

    客观来看,其实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至少有一次机会可以活出那条曲线,但现实是,绝大部分人最终活成了各自的样子(并没有获得像那条曲线一样的成长)。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些千千万万没有做到的人,他们身上有哪些原因?对观察者来说有哪些教训?我想起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里面芒格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误判心理学”,并总结出了25个思维定势,认识到这些思维定势,就能进行自我检查,尽量避免自己走进这些思维定势。当然,我想关于人性的洞察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认识它,就是认识人性,同时学习现实中失败的例子,“学习失败”很重要,它能让你少走弯路。

    许多年前,当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为自己画了这幅图。那条细细的横线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示,它就在那里清楚地告诉我,我所遇到的一切逆境,所感受到的一切委屈,以及正在经历的一切不开心,其实都是我尚处在成本线以下所致。

    认识那条成长的曲线,认识自己当下所处的阶段,认清在没达到成本线以前所要经历的各种困难、委屈、挫折,可以沮丧,但必须要重新振作,可以短暂的气馁,但长远的目标不变。上面这段话指出了很重要的一点:清醒地认识到到达成本线以前的状态和到达成本线以后的状态。努力突破成本线才是最重要的事,其他都必须要克服。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非常盲目地笃信自己不仅早晚会突破那条成本线,而且一定能活出那样一条曲线——不知道最终刻度为多少的曲线。在我32岁那年,在我的第一本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出版整整一年的时候,我终于不再为生活所累。而且,除了金钱,我在各个方面也感觉自己终于突破了成本线。当时的我回头看10多年前的那副图,真的没想到那个里程碑来得如此之快。

    笑来老师为什么能做到“就是非常盲目地笃信自己不仅早晚会突破那条成本线,而且一定能活出那样一条曲线”?而且他确实做到了,而且还相当早地做到了。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每个人内心的动因也不同,导致他会有不同的选择。我的境遇是什么?我内心的动因是什么?这是每个人只能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进一步追溯,还是归结到价值观上。

    一个人要多少次在深夜不停跟自己对话,一个人要走多少路,一个人要问自己多少次,才能真正成为自己?

    自己看别人,往往停留在两种态度,要么“羡慕”,要么“鄙视”,这不是一种有价值的态度。深刻认识到,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条件不同、觉悟不同,多方面综合因素导致了现在的结果,简单地拿结果来比较其实意义不大,在形成结果的种种原因中,找出那些人力可及能控制的才有意义,这就是人为什么追求成长,追求成长是人可以控制的,修炼自己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笑来老师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种希望,我也可以做到,我必须做到。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在我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20世纪80年代末,“万元户”这个概念已经火热好些年了,而我当时只是个高中生。有一天,同学们凑在一起闲扯,说起将来要赚多少钱,大家纷纷说了一个自己以为“最狂野”的数字——其实不过是几万或者几十万,但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轮到我的时候,我不知天高地厚地说:“怎么也得1000万吧!”大家纷纷做呕吐状。许多年过去,我早就赚到了1000万。

    对于未来,要做一个理性的乐观主义者。未来必定会很好,但过程必然很曲折,也很艰辛。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以钱这个纬度来衡量,在未来我能赚到多少钱?100万?1000万?1个亿?还是10个亿?……

    开始时的狂妄如果没有后来的成就做背书,只能沦为笑料。

    许多年后,当我反思时,另外一个念头让我惴惴不安:我今天的成就远远不及孙正义,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当年在起点上就远不及他“狂妄”?——虽说这狂妄我不一定做得到。可是,换一种朴素的说法,“想到才能做到”——没想到,又如何确定能做到?后来做到了,之前却没想到,那就是运气成分居多,不是吗?

    “敢想”是取得成就的第一步吗?反思自己,我从来没有对外来有过“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也是我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吧。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身性格,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不胡思乱想的、老实”的人。打破束缚,敢想才有可能实现,不是吗?

    最近10多年,我一直鼓励身边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我告诉他们,“要对自己的美好未来盲目地相信”,甚至要“120%地相信”。不仅如此,一旦发现只剩下100%了,还要主动想办法把那个数值重新培养成120%。

    “对自己的未来要盲目地相信”,“120%地相信”,“因为除了你自己没人会相信你”,这几乎是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关系到你的未来。而且这件事就像“充能”一样,在经历事情的时候可能会被摩掉,必须要及时给自己补充,这是前进的第一动力。这个“笃信自己”的过程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做到的,而是长期不断对自己“洗脑”,直到它坚定地无法移除为止。

    做任何事都要有自信,做得好,很好,做得不好,也很好,因为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种自信不是觉得自己什么都行,而是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并认识到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成长的,这一点如果看得透彻,他一切都不会慌。

    我甚至鼓励他们把已经赚到的钱全都花掉。逻辑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笃信自己的未来是那样一条曲线,那么在成本线被突破之前的那段长长的时间里,你能赚到的钱实际上全都是“小钱”,小到“不值得节省”的地步——就算要省,也省不出多少……虽然这并不符合传统的教育观念,但我不仅认同,而且长期以来就是这么做的。我的理由:根本不相信自己将来赚不到钱。

    对,就是那条曲线,那条曲线就是你必须笃信的那个属于你的未来。人生很少有必须盲目对待的事情,这倒是其中一件。

    树立信心,是成就事业的第一步,树立信心是为了让你“坚定”、“不屈不挠”、“永不放弃”,人生本来就没有多少可以控制的事,这是为数不多的一件,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你也必须选择自己的态度,过去的事情无论怎样都过去了,它们虽然会对你和你的以后产生影响,但你现在开始必须对自己施加新的影响,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财富自由之路——1.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ql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