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建一座属于他的巧克力工厂,用温暖、甜蜜制造出爱的补充剂
如果你看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本书或者电影,一定会被其中的巧克力工厂那些神奇的糖果所吸引,对于一个热爱巧克力的人来说,那是经典中的经典,也是极具诱惑力的梦幻世界。
据说,爱吃甜食是缺爱的表现。尤其在女性中有96%的人都会有嘴瘾,那种时候任何甜食都是女人爱的补充剂,更不用说美味独特又有“减肥”功效的巧克力。所以,当我大吃特吃巧克力的时候,总是会安慰自己,这是又缺爱了,没人爱的时候,只能好好地爱自己。当然,不管甜食还是巧克力,都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那种甜丝丝入口的瞬间,整个人都会被融化,再坚硬冰冷的心,都会被温暖被抚慰被甜蜜的感觉所包裹,生出一些些夫复何求的快意来。那才是巧克力带给我最强烈的感受。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多么的经典,很多中国人都不太清楚。虽然我很早以前读过原著,也给孩子们讲过故事,甚至也看了电影,我还是不觉得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表达方式有什么含义。圣诞节前,儿子的学校有个Movie Night,小朋友和家长一起捧着爆米花和热巧克力观看电影《威力旺卡和巧克力工厂》。这是1971年版本的电影,我甚至都没听说过,却不想女儿告诉我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看过了,也是学校在圣诞节前播放的。看来,圣诞节和巧克力真的有着不解的渊源,看《巧克力工厂》也成为了北美孩子的一个传统。
我抱着陪儿子荒渡时光的想法靠在了学校武术教室的大垫子上,很舒服地享受着香甜润滑的热巧克力。看着看着,我慵懒得快要睡着了,孩子们却还是津津有味地盯着墙上的投影屏幕。一部电影看完,儿子回味无穷,让我从图书馆再借光盘回家看,还一连看了两天。我实在有些好奇,这么一部老片子,虽然色彩艳丽,布景奇特,却也不如现代电影那些特技效果来得震撼视觉,怎么就那么吸引他。我只好又陪着他重温了一遍,更把家里的藏书翻了出来,发现原来这是一部很好的教育手册啊。比起那些教科书式的育儿宝典,这个故事实在是简单易懂又发人深省,还兼具启发创造力想象力和趣味性的功能,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大概是从开始坚持写作之后,我在阅读和看电影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代入自己的审度和思考,即便是这样一部给孩子看的贺岁电影,也被我认真地剖析了一番。一个叫查理的穷孩子,住在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厂所在的小镇上,幸运地获得了参观巧克力工厂的金色奖券,并且由祖父陪同和其他四位幸运者一起参观了神秘又新奇的魔幻世界。贪吃的男孩奥古斯塔斯因为不听劝告,执意去巧克力河流里偷吃巧克力,而落入河中,被巧克力水管吸走,成为第一个丧失参观机会的孩子。两个女孩一个是终日不停嚼口香糖还夸夸其谈的维奥莱,最终因为迫不及待品尝新发明的口香糖而成了充气人,被滚到榨汁车间去了;另一个是被溺爱得无法无天的维卢卡,想要得到下金蛋的大鹅未果而大哭大闹,撒泼打滚,被当作不合格的“坏蛋”送进了垃圾处理器。而沉迷电视的小男孩迈克为了钻进电视机,宁愿被缩小成电视信号,也被淘汰出局。赢得胜利的查理,因为完美的表现和善良诚实的品行获得了旺卡先生的信任,成为工厂的继承人。
如果我是孩子,我一定会很喜欢这个电影当中那个查理。他虽然贫穷,却纯真质朴,彬彬有礼,努力坚强,且不为名利所动摇。查理的母亲一个人靠着洗衣服撑起全家的生计,负担着躺在同一张床上的四位老人,还在念书的查理,尽管生活如此艰辛,她却没有一句怨言,并且对孩子也是温柔和蔼,全力支持。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查理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贴补家用,也时时感恩和安慰母亲。他向往诱人的糖果,却不会不择手段,反而在生日当天得到一块巧克力之后,更希望跟家人共享甜蜜。而他的家人把查理当做了他们的甜心和阳光,每当他回到家里,带给大家的都是微笑和快乐,他们对查理的爱也在细微当中流露出来,母亲亲手编织的红色围巾让他穿着单薄冬衣的身体倍感温暖,祖父等人一同攒钱为他购买的一块巧克力,够他在一年之中不断体味个中的甜蜜和关怀。家境微寒,却拥有充足的爱,这就是查理跟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
再看看贪吃的男孩,在电视采访的场景中,他们全家在高级餐厅大快朵颐,他的父亲甚至一口咬掉了记者的话筒,并且镇定自若的咀嚼起来,真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男孩的吃货形象完全是基因的遗传。而他的妈妈还很自豪的说,这个孩子除了吃其它什么都不感兴趣,我看到这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头拱在圈里的肥猪,跟画面中肥头大耳的男孩竟然十分吻合。
另一个是个被父亲惯坏了的女孩,如同泼妇一般的脸孔,自私蛮横的态度,叱责父亲好像对待一个奴隶,想要得到的东西,父亲都会想尽办法为女儿拿到,甚至不惜囤积了几十万块巧克力,让工厂的女工去一一打开寻找金色奖券。这样的女孩真心让人厌恶,不管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更不知道什么是感恩,这跟查理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而女孩的父亲虽然是个受气包,却也是塑造了奇葩女孩的那个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那个不停嚼口香糖还当众挖鼻屎的女孩,完全没有礼貌和自知之明,把恶心当有趣,把讨厌当追捧,同样也是个在放任中长大的孩子,甚至连对错都分辨不清。她的母亲还当众夸赞自己的孩子,不正是助长了孩子的狂妄吗?儿子告诉我,在学校是不允许挖鼻屎的。这也让我知道了,在西方社会里,嚼口香糖和挖鼻屎都是相当严重的失态行为,是要被人耻笑的。
那个贪恋电视的小男孩,基本上就是现代儿童的典型代表。被电子产品所裹挟的新生代,也是科技进步的受害者。他们不再懂得如何与真实的世界交流,跟正常的孩子玩耍,他们是活在电视那个梦幻世界里的一代人。
作者把除查理之外的四个孩子塑造成了反面典型,并且用夸张和极端的手法表现出来,引起孩子们和家长的警醒。同时也揭示了一个现象,当我们的生活日渐富足的时候,很容易习惯用物质来满足孩子的需求,把宠溺当成了爱,而这些正是父母内心匮乏的表现。只有构建起高尚情操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一个拥有高贵心灵的孩子。
一对脑满肠肥的父母,只能养出贪得无厌的孩子。一个只会用物质安抚情绪的父亲,他的女儿只能不断的依靠索取来逃避对空虚的恐惧,同时更滋生出强烈的占有欲。把电视当作保姆的家长也是大有人在,最后只能任由孩子被电视俘虏,成为电视的奴隶。
这些父母都是不懂得把真正的爱传递给孩子的家长,也许他们自己都不了解什么是爱,怎么去爱。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对待子女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不曾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而用另一种看似花哨的东西去代替陪伴、分享和游戏,这样的孩子感受不到心灵的交流与撞击,温暖与关怀,那颗幼小的柔弱而敏感的心,就会渐渐冰冷死去,再也不可能被唤醒了。
这不是耸人听闻。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查理那样懂事有爱并且诚实善良,但是常常会在努力的路上因懒惰而放弃。因为爱是需要付出的,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对方的需求,而不是用我们以为的好东西去搪塞他。爱也要求修正自己一些固有的不适于孩子的观念和方式,找出适合不同个性不同禀赋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孩子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跟孩子的沟通和互动当中,这可是相当费心力的活,绝不是一个游戏机或是几块巧克力所能填补的空白。
我突然有了一个灵感,既然每个人都喜欢巧克力,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孩子的巧克力呢?一旦我们具有了温暖、润滑和令孩子感觉甜蜜美好的属性,那就是孩子最好的爱的补充剂。当我们用双臂环绕着他,令他温暖,用心灵去抚慰着他,令他平静,用有效的陪伴去充实着他,令他感觉甜蜜增加动力,即使没有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好吃的糖果,他们一定也会感受到深深的爱,成为像查理那样的孩子。
父母就是孩子的巧克力工厂,我想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要揭示的秘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