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大意是说,人生当中的祸与福,并非天定,而是自己招致。
言外之意,一个人无论有福还是无福,归根结底,皆源于自身的造作。
何以见得?
大意是说,一个人即便是才气过人,也一样会因为“傲慢”而失败。
进一步说,傲慢大致有两大弊端,一是傲慢的人,往往会自以为是,不思进取,迟早会被淘汰,二是傲慢会招致他人的反感,甚至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反之,一个人若是表现出傲慢的样子,那就很容易变得让人讨厌,这就是为什么讲“傲慢”之人大都无福的道理。
古人讲“厚德载物”,而无德之人,自然无法承载一切,难有包容之心了。
更何况德行是一个人的成就的基石,唯有德行厚重,一个人才能真正承载自己身上的名与位。
反过来,刻薄的人,由于无法包容他人,其胸怀就很容易变得狭隘,做人做事容易斤斤计较,不肯吃亏,不肯为别人着想。
《道德经》有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言外之意,一个人想要的越多,招来的祸事也就会越多,为什么?因为人生有限,欲望无穷——欲望从某种程度上讲,只能暂时被满足,而不能完全被满足。
因此,一个人若是不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早晚会遭受祸患,这其实也是为什么讲贪婪的人,大都无福的道理。
大意是说,人之所以会失败,一事无成,除了“傲慢”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懒惰了。
正所谓“人有勤者,则人必兴;家有勤者,则家必旺”,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些内容,其实正是我们所探讨无福之人的四种衰相。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