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孩子们看完《叶问4》的首映回来,我们到家还依然持续着一路上的兴奋,睡前又来一顿模仿秀的拳打脚踢才算罢休。
大宝看我也异常兴奋,说,还不让我们去看呢,好看吧?!
想到看电影前我们的冲突,现在的一片欢乐祥和真是鲜明对比。
大宝上周就说要这周看首映,不料这周全市范围流感严重,我和姥姥都担心去电影院人口密集的地方有可能被传染,就提出来不去看了。结果引起大宝强烈的反对。
姥姥苦口婆心地解释是为了他们好,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我觉得大宝太任性、不懂事,又贪玩。我突然察觉到自己冒出的这个想法,立刻有了警觉:不好,我又给孩子贴标签了。
嗯,是时候拿出P.E.T.的杀手锏了,和孩子来个第三法!
我倾听了一下孩子,竟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答案。大宝说前几部《叶问》都看了,每个故事都会让他明白一些道理。这个答案很让我触动,我一直觉得孩子好动,所以才喜欢看这些打打杀杀的影片,从没想过电影中的道理也会吸引孩子。
然后我向孩子们表达我的担心,我和姥姥都担心孩子们被传染,想到万一生病了、住院了、快考试啊……哎呀,越想越焦虑。当我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这些是我自己的内心戏了,自己演得跟真的似的,有点好笑。
刚一说完,大宝就说,咱们可以戴着口罩去啊!还可以买个人少的场次啊!去个人少的影院啊!
我恍然大悟,真是佩服孩子,小脑袋里的办法远比我想的多。
这个办法我们都赞同。
想象一下,昨天寒冷的夜里,我们四个人戴着黑口罩去影院的场景,哈哈,真是太搞笑了。看完大家都对影片赞不绝口,都说不虚此行。
冲突是生活的常态,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需求。没有倾听,只有猜测,就只会引起误会;没有尊重,只有权威,就只会引起敌意。换一个思维的角度,换一个解决的方法,就能换来一个皆大欢喜的双赢的结果。何乐而不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