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和福州都有定期开往台湾各大港口的旅游轮渡,具体可搜“中远之星”、“海峡号”、“丽娜轮”,船票价格比飞机便宜,更重要的是能认识很多旅行的人。
在船上碰到了一个哥们儿从荷兰骑自行车去见台湾女朋友,一个波兰的投资分析师从大陆旅行到台湾,一个台湾原住民从大陆女朋友那边回彰化员林,一个女儿在台湾工作的重庆人,一个被3个男人围绕的去台湾出差的厦门女神公务员(真的很漂亮,所谓明星的气质是绝对无法与她相比的,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她的模样,全船的人可能都注意到她了,行政级别应该还不低,大陆这边过关有礼遇,轮渡上还有特别对待)。在大陆贵和富是分开的,贵的不一定富,富的不一定贵,这一点很好,形成力量的平衡,有利于社会公平。想集富贵于一身的都太贪婪,一般不会有好下场。
可能女友是大陆人的原因,原住民哥们儿对我特别热情。下了船他跟朋友开车带着我回到他员林的家,一路饱览台中、鹿港、彰化的工业区,全是工厂,污染当然也是有的。到了他家又提出开车带我去日月潭观光,因为他觉得大陆人都会去日月潭的,盛情难却,没有这个哥们我这次来台很难深入到台湾小的城市,和小镇上去。日月潭的风光说实在的,不去会后悔,去了呢会更加后悔,台湾的自然风光可能并不是特别突出。回来的时候路过集集镇,九一二地震的震中,看到整体坍塌的庙宇,非常震慑。临别这哥们儿告诫我,台北生活节奏快,缺少人情味的,下次应该南下去台南和高雄,记下了,感恩。
这次来台的主要目的是接受一位师姐的建议,去台北参加一次佛教的法会,在台湾体育大学的体育场里,从四面八方聚集了好几万的台湾信众,整个道场的秩序有条不紊,可以看出都是带着恭敬虔诚的心。我造诣肤浅,只能列席海外观摩团。
跟台湾社会比起来,大陆生活的互联网程度较高(淘宝、外卖、二维码支付、滴滴、共享单车、快递、网上订票),大陆人半只脚已经踏进了matrix,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本质上是90年代美国人说的“母体”)的政府是正宗的互联网政府。台湾的生活也很方便,小街区、单行道、摩托车、随处可见的便利店、各种夜市(小吃街)、银行、公用电话、邮局。台湾生活的便利性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不断完善,大陆生活的便利性来自于对虚拟技术的运用。
去过厦门的可能对鼓浪屿和曾厝垵的小吃街印象比较深刻,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其他城市没有发展出这样的商业生态,百思不得其解,到了台湾一切就都明白了,厦门的小吃街来自台湾。
台湾是奶茶的世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在台北无论你走在哪个地方,当你想吃的时候,我觉得50步之内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小吃店、奶茶店或小餐厅。即使走在主干道,稍微往小街道里拐一下就能发现奶茶店。台北的奶茶店很多都是年轻人在经营,有两次我刚开口说了一句话,奶茶店老板就能听出来我是大陆来的(口音有这么重吗?)。奶茶店老板有的说自己籍贯是浙江,有的来自湖南,都是49年前后祖辈随军来到的台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去大陆看看。
在北京,下了班以后,我只想回家躺在床上什么事情都不做,一个是累(程序员你懂得),另一个原因是灯火通明的大mall里面的东西我也买不起,去淘宝上点点鼠标还可以。台北一到晚上街上全是年轻人,吃小吃的,逛街边服装店的(也可见台湾网购普及率低)。不过台湾夜市繁华我觉得跟摩托车多可能也有关系,毕竟骑着摩托车就可以从很远的地方来逛夜市,在台湾好像每个人都有一辆机车,一点都不夸张。社会发展可能就是这样,你在上一个时代占有优势,你在下一个时代就会转型困难(因为你的生活方式和基础设施都是围绕上一个时代的技术特征来构建的),甚至可能导致落后。
有一次在台北坐出租车,司机的爷爷是山东人,随军来到的台湾,本来以为过不了多久就能打回去的,没想到一待就是一辈子。司机生在在台湾,赶上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90年代末开办公司,每个月的收入高达30万人民币,他觉得9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一直在走下坡路。他的儿子去大陆考察,发现IT行业刚毕业的工资都能1万多,心里很不平衡,毅然选择了去深圳发展,做游戏策划,外派到菲律宾,目前有2.5万人民币的月薪,比在台湾高出很多。想想也是,有时就是跟对趋势,巴菲特所在的年代是美国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那时的美股随便买都能取得类似巴菲特的收益,而如今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增长其实都跟当年的巴菲特是差不多的。
这位司机叫刘佳奇,送了我2次,第一次聊嗨了,我手机忘他车上了,中山路二派出所的警察1分钟内帮我联系到他送回的(因为我竟然记住了他的名字)。送来手机后我又坐他的车去三民书局,临别告诫我,好日子不会一直有,珍惜好时光,多出游增长阅历。
台湾故宫博物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是当年清朝皇帝收藏在三希堂的珍宝,名冠三希之首。一个长卷,大家排着队,弯着腰仔细品味,慢慢挪动,真的是边看边哭,边看边哭啊。书画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展览的比例占到1/3,此外在中山堂台北书院看到的当代书家的作品也很惊艳,线条和形式的创新可能是大陆这边需要学习的。
台湾的电视节目非常多元,娱乐、政论节目不用说,几乎每个台都有。大陆这边制作精良、社会影响力大的电视剧也在播(芈月传、欢乐颂),还有专门的佛教频道,基督教频道(通过网络也许能看到),还有一个节目好像专门请嘉宾来讲碰见鬼的经历,我看了不到10秒就果断换台了,我一个人住宿看这种节目干嘛!不过还是留下了心理暗示,我总觉得台湾的鬼魂会比大陆的多一些。台湾老百姓信奉的神仙就更多,更多元了,有关羽、妈祖、财神、土地,以及一些叫不上来名的神仙(三民书局有专门介绍台湾各路神仙的书籍),有的时候你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会看到屋顶上坐着一尊二三十米高的神仙,屁股下面是他的庙宇,很是庄严。
大陆游客对诚品书店可能比较熟悉,其实在台北,三民书局是更大的书店。诚品书店是偏重畅销书和人文类的商业化书店,三民书局是真正的综合书店,甚至包括学校的各类教材,我在里面买了台湾高中的历史课本,和政府出版的金融行业数据,分别从顺丰国际和EMS寄回北京,还不知道能不能收到。从顺丰速运寄书相当于进口,只能寄参考书和工具书,要报关,要交税,不过我倒觉得这些环节只要按规定完成就能收到货。从台湾邮局寄书没有任何手续,我反而担心大陆那边的海关可能会扣押或者打回。台北书店还有金石堂,没逛,它们都有自己的网站,翻墙可以访问,也可以寄往大陆,不用为买书专门来台湾。
在台北的时候碰到电影《大佛plus》的公映,看了一分钟预告就决定进去看,属于批判现实类的左翼电影,大学生电影节上的获奖作品。关注底层人民,批判官商勾结,甚至还有对假佛教徒的讽刺。100%的台湾元素,看完很沉重,完全跟我所看到的和谐的台湾社会联系不起来,在台北,感受到的是每个人的善良热情,电影里面却都是人面兽心。
徐冰清 bigq37
2017.10.17 于台湾台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