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游金殿,因为吴三桂和陈圆圆。确切地说,主要因为陈圆圆。同西施,杨贵妃一样,陈圆圆的下落并没有确切的定论。有人说她在吴三桂死后溺亡殉情,有人说她青灯古寺了却残生,还有人说她带着吴氏子孙逃到了贵州深山里。
她们总是下落不明。
想着去金殿找到她的一丝踪迹。于是清晨便上了鸣凤山。金殿实际上是一座铜殿,最初是明万历的时候,云南巡抚建造的。后来移到鸡足山。吴三桂重建现在的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殿。
进入大门,立即心生欢喜——我是大别山人,对满目葱茏有天然的热爱,道路两侧立着高大苍翠的芭蕉,缠着藤条的老树,荟聚成一片深碧。因为下午要回南京,我并未多逗留,直奔金殿而去。
金殿是对武当山的太和宫的仿造,供奉的是真武大帝,所以是道教的建筑。进入大门,碧草茵茵,古木参天,芭蕉高大壮硕,几百年树龄的紫薇树零星开着些花,有着中国传统庭院的幽深宁静。两侧各有月亮门通往旁边的院落。但这座建筑有其特别之处。一是在通往金殿的台阶上,有一组云龙浮雕,但是龙只是四爪龙,因为只有皇帝才可以用五爪龙,这样看来,平西王吴三桂深谙自己臣子身份。再有就是正梁上刻有“太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吴三桂对自己的位置仿佛也是很清楚的。然而这些只是眼睛能看到的,眼睛看不见的才是吴三桂的本意。屋梁上还有一条金龙——这条金龙是五爪龙——吴的僭越之心昭然可见——不过当年建造的时候被遮挡起来。后来,岁月剥蚀,遮蔽物掉落,才露出五爪龙——这才是是吴三桂的真心。
大明驻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爱上江南女子陈圆圆。李自成进北京后,将吴家三十几口人,包括其父吴襄,以及陈圆圆俘获。当时崇祯已自尽,吴三桂本有心归顺李自成,可是李自成的这一做法,让吴三桂大怒,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于是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关。因为做了汉奸,被康熙封了平西王,驻守云南。
但不知为何吴三桂又起了谋反的心。封建社会,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价值观。或许是吴三桂被良心困扰,时时刻刻觉得对不住大明?又或是康熙并不信任他,要削藩,将他和另外两位降清的异姓亲王调往山海关外,令他不得不反?还是他自己在云南,山高皇帝远,过上了帝王般的生活,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因而并不满足于偏安一隅,想坐上天下最大的宝座?
修建金殿是康熙十年,削藩是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称帝,并自立国号"大周"是康熙十七年。
这样一看,吴三桂僭越之心应该早于削藩。而吴三桂为叛明而良心不安,甚至起兵时,也自号"兴明讨虏大将军",也甚为可疑——毕竟南明的永历帝是他千里追讨,亲手杀害的呢。所以第三种解释最可靠: 皇权威仪深深吸引着他,令他产生梦想,并努力向梦想接近。其余两种并非主要原因,但在忠孝价值观盛行的年代,他也想留下好名声,康熙要削弱他的权利,自然也是逼了他一把。
不管怎样,他是反了。然而,像这样公然出尔反尔,背叛两次的人,还是少见,因而也并没有得到多少支持,也就败了。
梦想终于成了一场梦。金戈铁马,红粉佳人,紫禁城里的金銮殿,只不过是梦里片段而已。
金殿里有个摄影的地方。里面有巨大的金色宝座,游客可以换上皇帝服装,坐在宝座上,享受一把做皇帝的快乐。生意还不错。可见想做皇帝的人何其多!
正好看见一对中年夫妻,换上皇帝皇后的服装,正在佩戴皇帝皇后的冠冕,看样子是准备一起坐上宝座,享受一下君临天下的荣光。我只是在想那个女子,倘若你的丈夫做了皇帝,皇后可未必就是你呢,甚至你在哪儿可都说不准呢。
摄影处有一对联,甚为有趣。上联为: 铁笛无声知音者忠音贯耳,下联为: 黄粱未熟睡着的切莫翻身。其实算不上工整。这个地方曾经是“铁笛仙人读经处”。山人即仙人,仙人是谁?有人说是吕洞宾,鸣凤山中有吕祖洞,不管是谁,一定是看破生命真相的高人。对联说高人给了忠言,这个忠言有些讥讽,在黄粱梦中的人啊,且莫翻身醒来啊,继续做你的春秋大梦吧!
中国文化常以梦喻人生。无论是南柯一梦还是黄粱美梦,到最后都是一场梦而已,了无痕迹一场空。
可是沉溺在梦里的人,是那么倾尽全力地追逐富贵繁华,就像吴三桂,在建金殿的时候,将真武大帝的面容雕筑成他自己的模样——他想在死后,一直享受人们的供奉——他的梦可真够长的,也更加可以知道他冲冠一怒未必是为了红颜,而是为了荣华富贵,长久的权倾朝野,金玉满堂啊!
我往金殿来,更是为了寻陈圆圆的踪迹。在那个时代里,陈圆圆是无法为自己的生命做主的,只是被动地服从命运的安排,被当成器物,被掳掠,被馈赠,且落得个红颜祸水的骂名。她的一生是美且无奈的一生。
可是我并没有看见。金殿里很多地方在修缮,据说有个莲花池,池畔有陈圆圆的雕像。我四处找寻,想去凭吊一番,未果。连同殿中陈列的吴三桂的七星剑和宝刀,都未看见。 吴三桂孔武有力,他的宝刀据说长达两米,十二公斤。
盖世的武功,佳人的红颜,生命中的爱恨情仇,颠沛流离,也都如梦般消弭,不见踪迹。
普通人的一生又何尝不如梦呢?我下山的时候,看到我曾经的一位老师,跟癌症斗争多年后离世的消息。当时很震惊,更觉人生如梦。还好,人生虽然如梦,他留下大量著述,是他来过、活过、付出过、得到过,且对别人有用过的标记——他的著作对一些学者而言是极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莎士比亚也说将其赞美的人写入十四行诗,文字不朽,那人也同文字一起不朽了。
在金殿,深切感受到人生如梦。我写文章,其实也是为了记下这如梦人生里,我生命的痕迹。
这娑婆世界,我曾来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