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么?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在这里孔子着重提到了“仁”,儒家的核心思想,仁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只要我们真心诚意地去追求,任何人都可以践行仁爱之道,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宝藏,仁爱就在其中;踏实践行,仁爱之道便可学而至。
这是一个很公平的世界,其实一切都追随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只要肯开发,心中的仁爱就会开发出来 —— 这叫道不远仁,有心求道,道必至。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是否真的有心求道,还是叶公好龙呢?(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它,甚至是畏惧它。 )
儒家经常讲仁,但很少讲爱字,因为仁的内涵更加深远、更加辽阔;
仁,指的是大爱、大情,而不是小爱、小情;
通过爱一个人,我们更爱周围的人,更爱这个世界,爱更多的人,这样的爱就是大爱大情,这就是发自内心的一份仁爱;
如果一份爱让我们更加狭隘、更加封闭、更加懦弱、更加任性,甚至更加贪婪,这样的爱就是小爱,小爱反而会将身边的人越推越远,越是索求就越是得不到;
《道德经》里讲:圣人不为自己争取地位,反而在众人之中居于领先地位,将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不考虑自身反而能够保全自身,正是自己的无私反倒成就了自己;所以索求反而得不到,当不断付出爱时,反而获得越来越多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