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孩子教育成长上就关注的特别少。回到家后总是看到孩子的一些小问题,就忍不住想说几句。自己也觉得很不好,好像哪里不对但一时有说不出来。
平时都是爱人在家负责孩子的学习和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媳妇就劝我说:你一点都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虽然孩子现在看起来有点小毛病,但又不是什么大毛病,没必要经常说。这样时间长孩子就没有自信,也不爱表达了。要多鼓励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孩子就会越来越好。爱人还举了两个孩子成长的例子,第一,孩子现在上课每天坚持做笔记,以前从来不做。第二,孩子从大书包换成了小书包。以前是不管上什么课,所有的书都在书包里装着。现在是上什么课装什么书。
结合这周吴老师讲的内容,我觉得孩子真的有很大变化。第一,上课做笔记。是输入后的输出,老师讲的内容和自己理解的内容相结合后的总结。这说明动脑子了,想办法了,是底层逻辑发生改变后才会有的行动。学习成绩上去是早晚的事。第二,大书包变成小书包,说明孩子学会了整理和归纳。看似表面的行为改变,实则是内心想法的改变。认知的改变就是从整理和归纳开始。
提取和一和知行合一有相同之处,读的书多了是让自己知道,也就是知。输出或者实践是知道后的改变,也就是行。如果书读的很多,自身的行为没有改变,还是说明脑袋是混沌的没有格物致知,不懂得归纳总结。
从这个层面来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就很有意思了。前者是学习知识,后者是把理论变成实践,再用实践证明理论。
吴老师的一个类比很形象,城市为什么有价值?城市里不光有一座座水泥建筑,还有连接建筑的道路,一个城市的道路越多越说明他的效率越高。大脑中的知识就像是城市里的建筑,你读的书越多大脑里的建筑和建筑群就越多。认知就像是城市中的道路,能让我们在大脑中的建筑群中,快速找到我们想要的知识从而提取出来。这也就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以上是我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些感悟,希望对你有启发。我是无谓的小强,希望和你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