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假如有一天,你的在写一个前端项目,是关于一份点餐商家电话信息表,你啪塔啪塔地写完了,突然间项目经理跑过来找你,要求你在每一个商家的电话号码前都添加一个电话符号,来使得电话号码更直观和页面更美观。这个时候你就纠结了,这不是折磨人吗?这不是要我在每个电话号码前都添加一个<img>标签?这要整到猴年马月?搞不好还会出现标签浮动的问题。
这个时候::after伪元素和::before伪元素就是救星了,在css中有这么两个伪类,允许通添加伪元素在html元素前/后添加内容。
这里我简单写了一个demo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style>
.phone-number{
font-size: 14px;
font-weight: 600;}
.phone-number::before{
content: '\260E';
font-size: 22px;
color: red;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phone-number'> 13300000000</div>
<div class='phone-number'> 13300000001</div>
<div class='phone-number'> 13300000002</div>
<div class='phone-number'> 13300000003</div>
<div class='phone-number'> 13300000004</div>
</body>
</html>
实现的效果如下
效果图每一个号码都有一个class属性,我只需要对这个class属性写一次css渲染层和添增上
:: before伪元素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了。显然这比一个个添加<img>标签要轻松得多。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的符号是怎么来的?html官方规定了一些特殊符号的unicode码,具体可以看http://www.cnblogs.com/starof/p/4718550.html。
下面是:: before伪元素和:: after伪元素的具体用法和使用规则
(1)content:’()’
作用:在标签前/后添加字符串
使用规则:content后面一定要用‘’把要添加的内容括起来,否则是无法显示的(括号不一定需要添加)。
例如:
image在<p>¥80元</p>之后添加如下css装饰代码:
p::after{
content:'门市价100元';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line-through;
color: grey;
}
(2)content:url(‘图片地址’)
作用:在标签前/后添加图片(图片通过网络url实时加载)
使用规则:必须用url()引入需要添加的图片,道理跟background的设置一样。图片的地址也需要用‘’括起来。
例如:
image在
<div id='yidong-nub'>
<a href='http://www.10086.cn/images/index/logo.png'> 10086</a>
</div>
添加css装饰代码
a::before{
content:url('http://www.10086.cn/images/index/logo.png');
}
(3)清除浮动
::after{
content : '';
display:block;
}
用法是设置content的为空字符串
关于清除浮动的一些可用方法有很多种,我在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
有人可能会说,用法(1)在p标签后面添加内容,直接在html代码里面的p标签后面再增加一个p标签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法呢?
可以思考一下,通过在后面添加一个p标签,同时也需要用css代码去装饰这个新添加上去的标签。显然,代码量上,后者比前者多了,而且后者在html中新增了一个DOM节点,如果数量很多时,解析器在解析时难免会增加一定的时间。而前者没有这种问题,而且还能更好实现表现层和样式层的分离式开发。
最后值得知道的是,使用::before和::after伪元素这种添加内容的方式,只是在css渲染页面的时候添加上去的,在DOM节点上是查不到这些添加上去的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要添加实际的内容。意味着除了文本内容和图片/icon之外的html标签是无法添加进去的。
转载自# ::before和::after伪元素的妙用
了解更多可点击# ::before和::after伪元素的用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