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最后一天,我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享受一下空闲的时间了,午后我去看了一场电影,随后去爬了不远处一座久违的不高的山,我看见木兰花树的枝叶上只剩下零散的几片黄叶,我想,再过一两个月,等到黄叶都落尽,这里就会开满白色和紫色的木兰花,那时,我就又可以和它们并肩,回忆年少里那个下雨的清晨,那个和木兰花一起淋雨的时刻,还有那一颗初心。
中旬的某天清晨,S找我,问我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去方特玩,笑着说这是一个很早以前给我的承诺,一直都没有机会实现。
我说我最近特别忙,抽不出时间,说这话时虽然有不情愿的成份,但实际上我是真的很忙,然后S在电话那头叹息。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我喜欢这样毫无保留连形状都不剩下的告别方式,很残酷,但就像我们的人生。
其实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很多关系其实说断就断,不会有任何拖泥带水,而错失了那份含有情谊的关系之后,无论之后经历怎样的事件与时间,都不会再恢复如初了。
但更遗憾的是,成年人里的世界,总是保持着冷漠,谁也不愿意交心给谁,谁也不愿意信任谁。
我想起国庆期间出远门的时候,在列车上,我邻座的一个小女生,看她模样应该还只是一个初中生。她一直在很认真的写贺卡,写完之后还精心挑选了勿忘我的干花贴在卡片上,然后装进礼物里。我羡慕这样的年纪,简单又可爱,对世界充满期待。
看着她认真的模样,仿佛看见学生时代的自己,那个时候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就是写信,彼此虽然都在同一座城市同一个学校,但却享受那种等待的日子,等待岁月将信件送到对方手中,等待时光将彼此的情感邮寄。
从前,车马很慢,信件很远,但却最值得留恋。如今,通讯发达,一条消息,一个电话就可以说出想说的话,可是却很难能够有当初的那种期待以及那可以毫无保留的说话和随叫随到的人。
时代还是变化得太快,没有人愿意去等这样一个情怀,也没有人愿意去等这样一份情感,甚至没有人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个人。人们通常都只凭表面就将所见之人分门别类,没有人愿意去看看你的内心,有时候甚至直接将你判入“死刑”。
这是一个多么悲哀的时代。
十月的忙碌,压的自己喘不过气,越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候,我越喜欢向前方眺望,让自己知道希望就在前方。很多人都只看中结果,可我更看重过程,不论将来的结果如何,我享受追寻的一个过程,享受这个过程里对平淡生活保留的一丝高亢的情感。
前两天得空的时候给自己的阳台装饰了一番,我将星星和月亮的灯饰装进了阳台,约了几个朋友,在阳台上看着外面下雨的街道,举着手里的青梅酒,对着阳台上独有的星星和月亮,一起干杯。
期间有个朋友很好奇我如何闯过曾经人生里的那些至暗时刻,我笑着说,所谓至暗时刻里的秘诀,当然是个人真传,怎能让你一览无余。
那一刻,我看着大雨的街头,那些孤独的人影在跳跃,其实哪有什么秘诀,每个人人生里的那些至暗时刻,都暴露着自己最脆弱的东西,谁也不愿意拿出来展示,因为就算展示过后得到掌声,终有一天也会成为别人的谈资。所以我喜欢像这雨中的人们,独自享受那份艰难,在黑夜的保护下,撑到雨过天晴之时,他人只要看到光鲜亮丽就好。
前几天我整理书籍的时候,看到书架上阿Sam的《孤独远行》,翻开扉页,发现时间停留在2018年的1月,我想起那个雨雪纷飞的上海,在签售会上特意让阿Sam帮我写下了“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的话。如今想来,这话依然受用,甚至是一生。我们应当向着自己的想要走的道路前行,不必太苛求结果,最重要的是过程,开心就好。
今天看到有人这样解释诗和远方,她说:诗和远方,其实就在眼前,秋山明净而如妆,煮水、拾花、听雨、浅唱。
我很赞同。人们通常都以为眼前日复一日的生活极其枯燥乏味,羡慕别人生活里的诗和远方,以为只有远方才有诗,而实际上,诗和远方就在眼前,只是你忘了如何将它开启,只要你愿意让自己的生活成诗,就一定可以。
十月就先这样吧,这个月里,终于把该忙的事情全部都忙完了,把原先安排的计划也都执行好了。
此刻,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安静地看着头顶闪亮的星光,好像自己躺在了星空里,打开网易云,听着吴忠全的《海风电影院》。
人生多么地无常啊,谁知道未来会是怎样,能拥有此刻这样惬意的短暂时刻,已是不易,谁知道未来会不会再拥有眼前这样平静地时刻,就像歌里唱的:这世界或许是辽阔的,可人生却不一定啊,海风又吹过了露天的电影院,人间悲欢值得一看,也不必为谁担心太久,你自己也未必圆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