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开学报名的日子,小学,初中全凑堆在一块了。
好在宸和琳都是老生,不用家长去,孩子带着报名所需要的资料直接去新教室即可。
宸从新教学区二楼搬到四楼,琳从老校区一楼移到三楼。
至于缴费,直接在班级群发布明细,琳是私发给班主任,宸有班委代收。
保险费,期刊费,家校共读,还有搭餐费。至于书本费,去年放学时就线上支付了。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本免费外,还七七八八加购了一些杂书。有些书籍,开学是新的,到放学了还是暂新的,也不知孩子翻阅过没,留着也不知有什么用,卖废纸又舍不得。想不买也不行。唉,两难。
期刊不是每月发一本,而是到放学了猛地发下来一堆,那时孩子们都集中火力备战期末考试,哪来空心思看杂志呢?
家校共读,出发点都挺好,就是那个新华书店的借阅卡,反正没派上一次用场。平时在图书馆借书多,新华书店的书,小孩容易破损又得照价赔偿。
加上家里本身也有不少书籍,主要还是两个小的孩子对阅读兴趣不大,没培养出来。
于是,宸我就只单独交了7元作业费,其他杂费都没交,大概全班包括我在内,就三个人是这样交法,有些小尴尬,但也厚着脸皮,本来用不上,何必勉强自己去讨好老师呢?
老大上初一,新生,家长陪同。其实感觉家长过去也没起什么作用,就是加了下老师微信,交了个15元费用,家长就可以撤了,孩子们留在教室里呆到十一点左右,家长再来接。
学校离家不远,走路大概二十多分钟,学校宿舍不多,县城内老师建议通校走读。
我看了下学校夏季作息表,发现他们住宿是6:20起床,6:35晨练,6:50自习,晚上三节课后服务,到8:55结束。
不知道走读生要不要参加晨练,这个点送去学校有些痛苦呀?大冬天更甚,草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