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读书的首页看到这个题目时,心里哪个角落轻轻被叩击了一下,于是就点开了它,然后再次以没有停顿的速度读完了这本书,回头才发现,牺牲了昨天的吉他练习时间。
刚才读到“全书完”最后三个字,我想说,直觉是最可信任的东西。每一个人的追梦路无一不是漫长曲折的,生活又总会在各处设置障碍,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陆续倒下在一个又一个看不到终点的途中,像所有的超长跑比赛一样,命运会为你设立补给站的,在终点太遥不可及的时候,努力撑到下一个补给点,一站站相连,最终必将迎来终点。
而这本书,就像给我的一个补给站。
作者韩一的讲述是真诚的,我被他的文字带进了他的生活,从他在妈妈肚子里被医生宣判“非死婴即弱智”,在爸爸妈妈的不放弃里拥有一条小命开始,经历从小家庭的困顿贫穷、分崩离析;爱上阅读以至于沉迷于阅读而完全不把学习放在眼里,直到临近中考考着临时抱佛脚再加上选学校的策略,刚刚好混进普通高中的招生线不至于没有高中读;又在高中生活里自由自在忙着投资赚钱和当干部过瘾,期望靠和考高中一样的方法混进大学而终于失败。
不,不能用“失败”这个词,韩一说,你得全力以赴过然后没有达成才能叫失败,像他这样根本不曾为“大学”目标努力付出过,是没有资格谈“失败”的,顶多是自己早早的“放弃”了
当他意识到是因为自己的“放弃”才得到这个结果,那个他收到“该考生未被录取”的夜晚,他坐在电脑屏幕前好久好久,然后想通了一个从此影响他人生路径的重要问题。
那是他从一本股票投资书里获得的洞察,结合了他亲眼见到自己的父亲在股票市场里的沉浮起落,我当时一度以为这本书的发展是不是要转向财商培育方向了,但他因此发现了人最终能够成功的秘密,他借用“股票的价格最终会由价值来决定”这一长线投资理念,来说明一个人最终能获得的成就是由他所拥有的“內因”来决定的,而不是某一张成绩单,因为股票价格会高低起伏,既有可能超出它原本的价值也有可能被低估,人也是一样,因为他之前并没有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投资到考试学习上,所以成绩不够理想,但他的时间并没有浪费,都给了阅读等带来“长线收益”的事情上,所以当前的成绩就是对他价值的一种低估。
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他在那个晚上,从一个最普通国内大学落榜的失落,转而为自己竖立了新的目标“牛津大学”——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学府
可想而知,后面的路有多难走
但故事的最终,他真的做到了。困难当然如登天,里面每一步都是绝无可能然后再反转,电影编剧都不敢这么写啊,可我相信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那些长达几年时间一天不曾荒废的死磕,就这样一步步送他到达自己的彼岸,具体的过程,你可以去书里看,微信读书里《当起点很低 理想很高时》,很燃很真实,尽管我做不到那么拼,但是它作为一个励志故事,担当我失去目标感到迷茫时一个信心能量补给站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