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写作,似有不解之缘。
追溯至幼年,在我六岁之前,读过至少几百本乃至上千本的小人书。还记得那种几十年前长方形圆角的巨大的铝制浴盆在大姨家有好几个,但它们的作用绝不是用来给我们这些孩子洗澡的,而是用于存放整齐又有编号的小人书。那时的小人书没有彩色的,却足够经典,它成套地诠释了如四大名著及其它文学典籍。而从不识字只会看图到把书中的字几乎都认得,是幼时我唯一的游戏与爱好。我知道,小人书是我写作的萌芽与基础。
小学时代,由于从小读过比较多的“书”,所以语文成绩一向不错,尤其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点评。基于这点优势,语文课基本被我当作了阅读课,《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文友》等各种期刊及琼瑶、岺凯伦、金庸、古龙的小说被陆续搬上课堂。在我还不懂投稿之类的事情时,就被表哥把偶尔看到的我的几篇小文投去了报社,并且都发表了,那是我小学时代最宝贝的珍藏。
中学初期,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每周必交一稿,题材不限。那段时间的写作真可谓是直抒胸臆,用情之深。以至于半个学期就收到了文学社社长的褒扬贺卡:“你是这世间惟一的解语花!”如此高的评价让我对写作更是心生敬畏之情。那时的我开始慢慢迷恋上汪国真、亦舒、徐志摩等诗人的诗和散文,并着手开启了一段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旅程。
紧接着中考,之后备战高考,几乎没有时间读书,写作自然连偶尔也没有了。
直至初入职场,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静心读书,每天应对各种竞争。也许得益于之前看书较多,有些阅历,每次竞争总能险胜。只是当时没有注意到,自己在透支生命,因为没有精神上的粮食输入,只有输出,那么总有一天,精神和肉体总有一个会先行枯竭。
果不其然,伴随着工作上的名利双收,自己却日益感到心慌、烦燥与焦虑。
带着莫名与恐慌,果断离开了所从事的行业。居家静思,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错,甚至连千古名问“我是谁?要往哪里去”都搬了出来。
许是年轻的无知与浮燥,很多年自己都未能明白:其实,写作贯穿于人的一生,无论你会不会写作,你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自己的一生,而如何将自己的人生之路书写的更为精彩,完全取决于你是否足够努力,足够有信心并坚持下去(此处除去富二代不谈)。
所以,写作,于我,确有不解之缘。
虽至目前为止,未能在写作上有任何点睛之笔,但所幸遇到了有书,遇到了这个群体,让自己不再孤单,点燃希望,重拾梦想。当然,也许不能在这个行业里做的出色,但得之我幸,顺其自然已是过了不惑的我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而我,永远相信这世间最简单的规则:努力付出,终有回报。
2020-11-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