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顾与女儿的点滴

回顾与女儿的点滴

作者: 做会思考的芦苇 | 来源:发表于2022-05-02 22:39 被阅读0次

          翻出以前记录的随笔,感觉值得保存,那就用简书的方式存档吧。

    2020年5月16日        周六            晴

          和女儿一周没见,昨晚陪她一起看完了这部95分钟以记录片形式的电影---《出路》,带给我有些沉重,女儿看完后,想法很通透,有她自己独道的见解,一部好的电影就是好老师。

          见识比知识重要,想象比理解重要。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好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  影片刚结束,女儿就开始和我分享她心里的感受和看法。

          睡前还在感慨她们三个主人公的命运,她分析了为什么成就了他们之后的不同结果。

          她分析:片主人公1:12岁读二年级的马百娟,我们看到马百娟的结局,内心充满惋惜,一个如此喜欢读书,积极向上的孩子,因社会背景、家庭背景,经济背景等,让没有读几年书的她,最终在16岁时嫁给了自己的表哥。女儿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其实,片中的马百娟有很多憧憬,也想去尝试,但也有很多的限制,让她什么也不能做。】这些是女儿想象不到的,觉得在现在的时代是不可思议的事。

            在女儿现有的阅历来看,认为马百娟岁读书虽起步晚,但不等于学不会。就算没读书,她得走出去,去大的城市先从底层做起,做学徒,先学会一些本领,命运也将会有所不同,还需要一些机遇。只有走出自己的世界才会有机会和机遇,不然就围困在当下的环境里,没有出路,这是女儿的看法。

              可是在那封闭的环境当中,周围的人灌输给她的观念是,读的书够用就可以了,女孩最终要嫁出去的,以后得靠老公,这就是她的出路。

            片主人公2:高三复读了两次的徐佳,【在徐佳的家乡,唯有高考才是体现公平竞争的一个方式】认为高考是他唯一的出路,最后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完成了爸爸的遗愿。在这一点,女儿觉得徐佳看重的是大学这个文凭,而不是学识。不然他不会考了三年才考上,他一心想要大学这个文凭来找工作,没有想过把自己的专业学透。他自己把自己局限了,觉得他们这样的家庭,不可能让他继续深造,自己最终是出来工作的,因为他的家庭支撑不起他对未来的梦想。于是,他在学业上不见得是上进的,是有所荒废的,从他大学期间的生活状态看出来了。这可是他通过三年才考取的来之不易的大学机会呀,

            另外,他没有敢闯的魄力,害怕失败。所以在他大学临近毕业实习时,为了给他妈妈一个好的生活,他找工作很辛苦。在多次找工作的挫败感,使面临经济及家庭重担的他,不敢为自己赌一把,不敢冒险。其实,他也很多的可能,失败了又如何,我还年轻,大不了重头再来。可他最后只求得一份安稳的工作,而且一直在这个公司没有变化,说明他缺乏自信和自我价值感的认可。

              片主人公3:那个17岁辍学的袁晗寒,父母是北京人,从小上了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初中,美院附中也是最好的高中,她从小生活的环境,家庭的背景,以及经济方面,让她内在有底气,她一直是寻求自己内心想要的生活方式。最后成就了她的精彩。虽然她的家庭背景、经济支撑着她,但她确实有能力,她英语很好,一个人在国外生活,她在她的专业领域里是专注和投入的,在考学时,别人认为很难,她一考就通过了,说明她自身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这些离不开她自己的努力,她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采访时,袁晗寒说有一段话,让我和女儿有所触动,【原话:我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在哪一个阶层生活的人,不会饿死就行,而没有人会被饿死。只要你不想被饿死,就不会被饿死。】女儿对这段话印象深刻,很赞赏,由此又言论一番。

              只有不断体验生活,尝生活百态,了解自己最终适合做什么,不能像徐佳那样,把一生就定格了,平淡无奇,生活没有的刺激,没有活出自己的故事。没有为自己而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顾与女儿的点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mv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