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们是愿意为梦想而奋斗,还是想构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安乐窝?
雪漠:现代很多女性,通过不懈的追求完成高端教育后,又回归到家庭,当了一个妈妈,陶醉于当妈妈的小情调中,最后变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她浪费了大好的年华和教育,本来完全可以有宽阔的天空,高远的追求,利他的奉献,但她的梦想却被一只母鸡的梦想所取代,心安理得地在鸡窝里老去。许多优秀的中国女性也被小家庭的梦想消解了自己曾经拥有的伟大梦想,有很多都是这样。
我(雪师)清醒地明白我需要的是天空,而不是构建一个安乐窝。
选自《雪漠老师连线伦敦读书会问题分享》
生命就是这样,选择了这个就不能选那个,很多时候都不能两全。如果选择了在自己这个小家庭里心安理得,得过且过,那另一个梦想只能被入土埋葬。
对于现在的我,不用纠结该如何,只管做好当下。需要陪孩子时,就全然地陪她,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就忙一点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不能改变,就全然接受,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的选择。即便不能选择做啥,也能选择一种坦然的态度,积极的活在每个当下。
今晚孩子带在身边,将近十点半才休息,就在这个点后,写一下日更,然后早点睡觉。如果太晚了,日更要么白天抽空写,要么先放一放,不把它当成一个压力,而是当成一件自然的事。
之后,这些天下班后带孩子虽然会有些辛苦。但是站孩子的角度来看,她不到两岁,这么大的光阴是一去不返的啊。有机会陪孩子成长,也是快乐的过程,站在孩子的角度体验,孩子会有怎样的期待?让自己的心态转变为是跟她一起共享时光,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
受教育,仅仅是为一份职业的追求吗?只是为了那个饭碗吗?或者是让人活得更精致吗?如果只是这样的目的,那它的意义不大。教育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英语,用的有多少。很久都不接触英语了,好像没有什么用了,除了工作中偶尔查些英文资料时接触一点,但也没有什么作用。没有主动的学习和应用。如果这样,英语对这辈子来说可能就没有用武之地了。眼睛就盯着那么点功利的需求时,可能就认为它是作为一个职业的选择才会需要。作为语言本身的学习呢?享受过程本身和追求结果,两种不同的思维,哪种更快乐?
感谢过去的教育,有了这门语言的基础,只有进一步的学习和提升的可能,它才能派上用场。一种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另外一个通道。
从“文化传播”到“文化成长”的转变。传播是为了让别人认可自己,而成长是专注于自己,回归到自己这里,不盯着外界如何,是享受成长的过程本身。这样,就完全不同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75653/92b3ab24f4f163c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