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信念的力量——读《历史的温度4之棉湖战役》

信念的力量——读《历史的温度4之棉湖战役》

作者: 江湖微冷 | 来源:发表于2023-08-28 08:21 被阅读0次
    可能会有人觉得,“信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但很多时候,“信念”确实是一个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东西。即便是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也不例外。

    棉湖战役,是一场关乎初生的黄埔军校的生死的一场战役。

    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选择和孙中山公开决裂。之后孙中山用尽各种办法,说服滇、桂、粤联军组成西路讨伐军击退陈炯明,这才重新回到广州。

    经此一事,孙中山认清一个事实,想革命成功必须得有自己的军队,于是在1924年成立了黄埔军校。

    也是在这一年,孙中山北上与冯玉祥“共商国是”,陈炯明趁此机会开始反扑广州,试图夺回广州府。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革命政府在1925年1月15日联合滇、桂、粤各军成立“东征军”,准备和陈炯明决一死战。这次参战本来没有黄埔军校的学生的事的,毕竟他们没有作战经验。但是在黄埔军校在校学生的强烈请愿之下,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被编入了许崇智的右路军,随正规军一起战斗。

    战斗一打响,不被看好的学生军就打了一个大胜仗,一战成名。但是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棉湖战役的最后关头,学生军誓死冲锋,虽伤亡惨重,总算保留了革命的火种。以1000余人浴血抗击万余名精锐之敌,迫使敌军北溃100多里,留下了中国近代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当时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后来,他曾经评价过自己一生中的几十场重要战役,把棉湖战役放在了第一位。这场战役对黄埔学生军,对黄埔军校,对他本人,都有无法替代的意义。

    他在战役获胜后,由衷发出过一句感慨:

    “此战适当总理逝世之翌日,盖在天之灵,有以默相其成也!”

    是的,在大战即将开始的前一天,孙中山因病去世,临阵失去领袖,对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决定,不把孙中山去世的消息告诉正在棉湖一线准备决战的黄埔子弟。

    大战在即,秘不发丧。

    所以也才有了蒋介石后来的慨叹。


    “馒头说”最后总结如下:

    这场战役最让我个人动容的,是整支黄埔学生军展现出的那股子“精气神”。

    总结这支学生军获胜的原因,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条:这支军队是有信仰的。

    孙中山在建立黄埔军校之初,就把一副对联挂到了门口:“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加上国共合作建校,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在黄埔军校读书、毕业、从军的学生们,无论出身、地位、党派,都是以统一广东、统一全国、振兴中华为目标的,所以打起仗来能够勇往直前,以一当百。而这是当时绝大部分偏安一隅,只想着抢占地盘的军阀部队望尘莫及的。

    在东征的途中,黄埔军校官兵师生纪律严明,精神抖擞。沿途两旁的老百姓自发送水,送鸡蛋,送烤红薯——天下苦军阀久矣。老百姓会自发为黄埔学生军运送物资,刺探情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念的力量——读《历史的温度4之棉湖战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rg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