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儿咨询
昕童老师:
我家宝宝好像脾胃不好,吃东西不吸收,已经连续好几个月不长体重了,现在14个月20斤,之前十个多月就已经有这么重了。
胃口小,挑食,肚子老是鼓鼓的,体型消瘦不长肉。其他都还好,大便有时候不成型有时候成型。
夜里老是醒,有时候踢被子。舌苔有时候有点白,有时候还好。
二、洞悉其源
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听到很多妈妈在说:我宝宝脾胃不好,所以吸收不好,不爱长体重的。
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我们在对这一类孩子分析下来,结果发现,基本都不是什么吸收不好,而是消化不好。这个结果让很多妈妈都大吃一惊。
可能是受到传统医学中关于脾胃理论的影响。在我们常规的认知里,都知道脾是管运化,一旦出现脾虚,是不是运化就会出问题,然后水谷精华是不是就跟不上了。
殊不知,一切营养物质的吸收必须经过充分的消化,一旦消化不完全,自然就无法实现有效吸收。
在传统医学里也有对这一过程的系统描述。
第一步: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并暂存于胃腑,这一过程称之为受纳,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意思是,当我们把食物吃进口里,食物是顺着食道先进入胃部的。
第二步:胃接受水谷后,依靠胃的腐熟作用,进行初步消化,将水谷变成食糜,成为更易于转运吸收的状态。
食糜传入小肠后,在脾的运化作用下,精微物质被吸收,化生气血,营养全身。故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
胃的受纳腐熟功能,虽然是消化过程的开始,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胃的受纳腐熟,是小肠的受盛化物和脾主运化的前提条件。
意思是,食物会在胃内被进行加工处理,胃如同搅拌机和粉碎机,把胃内一切的食物加工成食糜状,就是类似宝宝刚添加辅食时的米糊。然后把食糜输送入小肠,继续被小肠里的胰液、胆汁、酶等进行二次加工。
这时候的食物已经和垃圾分类一样了,你是什么垃圾?营养是营养,废物是废物,已经不再是食物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被小肠黏膜有效地吸收。
而且小肠里面的胰液、胆汁、酶等的分泌,也和胃息息相关。
胃其中有一个功能叫酸解功能,它所分泌的胃酸在进入小肠后,会间接地促进胰液和胆汁这两种消化液分泌。还可以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一旦胃功能下降,食物在胃内就不能有效地分解成食糜,吃什么就拉什么了。
食物在小肠不能有效地分解成营养物质,脾运化也很无力,然后就只能随着大便给排出去了。这一类孩子虽然吃得多,但拉得也不多。不是吸收不好,而是消化不好,导致吸收不了。
三、知其所犯
真正存在吸收不好的孩子还是极少的,大多数都是消化出了问题,也就是胃功能弱,而不是脾弱。
比如说,出现以下这几类情况的孩子。
1、小肠吸收面积不足
如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胃结肠瘘、不适当的胃肠吻合术、空肠结肠瘘。
2、小肠黏膜病变
如小肠肠炎,包括感染性、放射性、药物性(新霉素秋水仙素);寄生虫病。
3、肠壁渗润病变
如淋巴瘤、结核病、克隆病等。
4、小肠运动障碍
动力过速如甲亢,影响小肠吸收时间;动力过缓,如小肠梗阻、系统性硬皮病,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5、淋巴血液障碍
如淋巴发育不良,淋巴管梗阻(外伤、肿瘤、结核等)、血液循环障碍(门脉高压症、充血性心力衰竭)。
四、改善方案
不难发现,真正是吸收不好的孩子,还是少数的,而且基本都能查得出病因。
但实际上往往医生只会跟你说,回去注意饮食多喝奶,食物搭配要合理。
所以说,很多孩子之所以体重不增长,根源都是胃功能弱,消化不好的结果,不是脾弱。
才会出现不管吃得多还是吃得少,依旧不爱长肉,因为没有消化完全就没有吸收一说了。
只要提升宝宝的胃功能,让宝宝能吃,还能消化。那营养吸收率就很好了,体重也会慢慢的跟上了。
作者:小儿好养。来跟我学育儿,让孩子爱吃饭,让孩子少生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