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样听课,效率提高10倍

这样听课,效率提高10倍

作者: John大江 | 来源:发表于2020-02-23 19:19 被阅读0次

知识付费浪潮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了“学习”的队列中,在这些听课的“学生”当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听课时只带着两个耳朵听,结果往往是“听了很多课,听完就忘,甚至什么都不记得,更谈不上应用”。

这是听课方法不对。

听课方法决定听课的效率。

所谓“方法用对,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高效听课法:

一、预习

首先对着文稿把大纲和精要内容做成一页PPT,
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
然后带着疑问去听去看,
听课本质是我有一些问题,在听课时,提取老师的部分内容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答

听课前,对着大纲和精要内容,提出一些与自己知识架构内的问题,这样,当学习这堂课时,着重关注与自己问题相关的内容。

有两种学习方法:


拼图式

一种是拼图式,把作者的知识内容全盘接受,然后拼命想还原老师的知识拼图

积木式

一种是搭积木,不管老师讲了多少故事、案例和概念,我的主要精力是接受和我问题相关的内容

反思:之前的学习我一直都是拼图式学习,学习一堂课和文章的时间很长,总想把老师的观点全部整理出来,总想吸收老师讲解的全部内容。我发现这是不对的,因为大脑一次能够吸收的内容是有限的,我们应该重点把精力放在跟自己问题相关的内容上,其他的听听有个印象便好,当其他场景再次遇到这个概念时,我们不会感到陌生。

二、做出属于自己的结构性笔记

结构性笔记

做笔记时有两个小技巧:
1.能够录音最好(不传播是最基本的规则),因为便于复盘;那文章就不用,做好收集和整理便是。
2.积木式学习,重点记录概念的解释,对于故事、案例,只简单写关联词就好。

结构性笔记,就是对于老师的结构性内容,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发散思维

三、分享及反馈

分享是一种输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以教为学

但不要将作者的全部内容整理好分享出去,那是对老师不尊重以及涉及侵权。

反思:我以为写文章,大体上就是将“还原出的老师知识拼图”全部展示出来,原来我这是一种错误的分享方式。

输出:分享自己的实践和感受

如果能够看到别人的分享,也是一种学习,我们可以检视自己的“记忆盲区”和“思维盲区”。

记忆盲区就是你听的时候遗漏掉的
思维盲区就是大家都听到了,但是别人联想到一些别的东西,而你没有

以怎样的方式分享呢?
PPT比思维导图更好,因为PPT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

如果能获得客观的反馈,这对我们提升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反馈就相当于让别人帮忙看看自己的“作品”怎样,提出看法和意见;比如,当自己做了一道菜,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迫不及待想要别人尝尝并发表感受。如果能获专业的客观的点评,是能够极大程度上帮助自己进步的。

总结: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其实就是围绕自己的问题在学习,听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带入自己的思考,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分享出去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最后获得反馈,又回到输入,形成一个循环。

输入——内化——输出

这就是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听课,效率提高10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ss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