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写一本有关自己孩子教育的书,契机是跟娃娃的几个科目的老师交流,我的教育理念还是能够得到部分老师的支持的,并鼓励我把想法写下来。当然啦,这本书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写成了,也许要等孩子考上大学再说了。
上个周末加上了一个很久就感兴趣的半专业育儿专家的微信和群,人家俩娃都养得非常优秀,当然不是全职养娃,另有工作。对自己情报收集能力感到满意。“情报”这个词因为谍战成了贬义词了,但实际上应该是中性的信息收集过程。我记得滑冰小王子羽生结弦好像就读的就是早稻田大学什么人类学什么情报专业吧。好吧,我懒得现在去查询准确的表述。
今天看见娃子的报班机构各种花里胡哨的短期活动忍不住怼了几句,一堆家长跳出来指责我,竟然还有一个娃子同班同学的家长。虽然确实家长的立场和课外班老师的立场不一样,人家考虑的更多是拓展生源,我在活动群里怼是有点没道理了。作为一个前学霸,好吧,其实是学霸里的弱鸡,我记得当年非常讨厌各种书堆在课桌上、埋头在书堆里做题。我的桌面上只有文具,然后看什么书、做什么卷子随时拿到桌面上来做,清清爽爽,专注眼前事。
娃娃的任课老师还是不错的,不但完全赞同我应当有长期规划的观点,还主动安慰我不要在意。我当然不在意,我和娃子爸爸都是那种过于刚直强势的人,虽然知道是性格缺陷,但算啦,人生苦短,快意人生吧。所以说好老师可遇不可求,师生之间都是缘分,不服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