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考证国人做事总喜欢一窝蜂运动式的一拥而上的基因,是什么时候被植入其基因序列的。仿佛,做任何一件事情,不显得热闹,不显得轰轰烈烈,这件事情便不会做成功似的;或者说,做任何一件事若不张扬点、不铺派点,既便做成了也显示不了政治正确,更得不到某种合法性认同似的。
推广发行高速公路自动缴收费系统ETC,似乎正在印证上述说法。
高速公路通行费,从人工收费转至电子系统自动收费,既是人工智能水平发展的趋势,也是信息时代人们适应快节奏生活工作的必然结果。但这一定是渐进的……
作为高速公路唯一的管理部门——高速公路管理局,国家已通过立法,付予了高管局经营管理高速公路的责权。收费方式从人工收费转至自动收费,不过是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方式的换代升级而已,本就是高管局份内该做好,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实在是弄不明白,一些地方政府为那般要将一个简单的ETC的推广办理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政府以红头文件的方式明确了各个社区、各个乡镇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ETC数。真难为了最基层的公务员们,不知道他们该以什么方法,走什么样的途径去完成落在自己头上的任务;各级政府有什么切实有效的方法去考核这些个任务的完成。必竟,ETC的核发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难不成地方政府也开发了一套支付系统?既便你营造出响彻银河系的声势,ETC的推广发行也只能落脚到高管局与各个商业银行的配合之上。
高速公路收费是高管局提供高速通行服务的基础核心工作,收费方式从人工转自动智能收费,自然能够节约大量的社会综合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是理所当然的好事情。只是,给人的感觉高管局作为发行ETC的主角,好像从一开始就伦为配角,没它什么事样的。倒是各个商业银行为了各自储蓄存款资金池的丰盈,展开了一轮近乎白热化的恶性竞争。
首先,各商业银行根据大数据提供的机动车辆总数,对内,各自明确了本行应在地方发行ETC总量上的占有率,再进一步明确了各网点的ETC办理量,连每个员工都划分了必须要完成的ETC任务,并与个人经济收入紧密挂钩。一时间,凡是有车一族几乎没有不被银行员工或者被银行员工的七大姑八大姨"打扰"到的。
对外,为保证ETC占有率,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能吸引车主的优惠政策,从高速通行费95折、85折、82折,到办理一个ETC免费洗车、10元洗车、5元观影,再到赠送30元50元油卡等等,不一而足。银行基层员工为完成压头的任务,是不会告诉车主95折是高速公路管理局统一的折扣优惠,而85折、82折才是银行承诺的优惠。而这个优惠并不是在车主出高速路口时系统自动计扣的,而是需要车主拿着缴费发票,再到名个银行网点去报销。
每一个ETC终端设备价值三百多元人民币,乘以机动车辆保有量,这是一笔近千亿元资金规模的投入,既便分拆到众多的商业银行承担,也是令人咋舌的。不知道各家银行对投入产出的效益是否进行过精算推演。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金融企业的利润来源是服务收益,也就是现今各商业银行所谓的中间业务收入。存贷利率差额收入只占收益总额的一小部分。而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恰恰是存贷利率差额所带来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各商业银行对扩大各自ETC发行量,而不遗余力出台各式各样优惠政策的动机,谁都希望毕其功一役,靠ETC发行占有量,赢得一个永恒的存款资金池。
这既是各商业银行头头脑脑追求短期报表数据的"美观"的需求,亦是服从于政治任务的实际需要。被忽略的,恰恰是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该如何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信用的理念。看似白热化的ETC发行竟争,不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信用为前提,而是以提供优惠口号下的蝇头小利为手段,以追求纯粹的ETC发行量为目标,事实上剥夺了客户依凭各个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信用自主选择服务银行的权力,屈从于眼前的所谓优惠小利,被放弃的一定是长远应该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的权益。
制造业为用户提供产品信用,服务业为用户提供服务信用,这是企业与市场互动,两者间充分自主选择、相互认同、相互促进,确保企业良性发展最好的路径。相信企业的管理者们是懂得这个浅显道理的。然而,类似ETC发行营造的整个社会氛围效果却是:面对一窝蜂运动式而上的ETC发行,你不拚了命的争取最大的ETC发行量占有率,意味着政绩受损,利益受损。于是,放弃为客户提供服务信用——这一能为企业代来长期效益的方法,转而采用85折、82折带有明显忽悠意味的蝇头小利来追求短期利益便顺理成章了。看似追求短期利益的理性选择,实际上是与所有人的长期利益受损为代价的。
以发动群众运动的方式去达成任何一件事情,天然具有浓烈的及急功近利基因。当这种一窝蜂运动式行事逻辑方式裹挟所有人只注重到眼前的利益,而缺乏全面的长远的利益考量,这样的民族能赢得未来?配拥有未来吗?
急功近利是当下社会肌体明显的病理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