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最直观的形式可能就是地图了。鉴于上海市有这么多可供参观的生态资源点,我们小组成员便开始了点到点的分工,搜集现场的相关信息,拍成照片,以此作为生动的图片资源。
既然是地图,考虑到我们的受众,尽可能地分布范围广,于是采用了手绘的形式。每个点的形象以现场的照片为基准,附上相关的地理位置和具体信息(主要包含景观特点和参观注意事项),基础的材料收集便完成了,接下来便进入下一步:地图的设计。
由于缺乏地图的相关设计经验,我们特地搜索了手绘地图的要素,了解到地图绘制首要保证有两点:一是比例,二是相对位置。
首先我们确定了地图的比例是:A3尺寸297mm×420mm,然后又确定了地图的主要骨架是内环线,中环线和外环线;接下来就是将24个生态点嵌入其中,通过实际情况,根据建筑物之间的疏密程度,我们又增添了内环高架内部的南北高架和延安高架;中环路只保留了景点密度高的一部分,舍弃了外环路。又增添了一些小的玩偶、树木花草、船只、桥梁作为补充点缀,整个地图的正面就设计完毕了,具体交给了我们学校的美术学院的学生进行绘制,正面图终于绘制完毕。
第三步,进入地图反面的规划,包含内容为:团队的简单介绍;24个景点的详细信息;相关媒体的链接。在小组讨论之后,否决了棋盘式、创意泡泡式,最终选择了较为简单朴实的格子式。选取了12个颜色渐变的格子作为背景,再增添内容。
成员介绍部分,为了适应正面活泼的风格,我们采用脸萌软件进行成员形象设计,采用4+1的版式设计;
景点部分,为了适应格子的大小,进行内容的精炼,将24个景点的信息嵌入剩余的10个格子中。
最后留下一个版块,作为信息的补充,更多信息详见:微信公众号和网站。
第四步,进行手绘地图的折叠设计,由于是A3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式的折叠设计,水平方向折成三份,垂直方向折成四份,留下正面的地图封面,和反面的团队介绍。
以上四步,手绘生态地图终于大功告成,我国第一张生态文明教育公共资源地图诞生了。
地图上主要涵盖了上海市可供参观的24个生态点,后续景点还会增加,主要是进行生态点的宣传,方便大家进行实地参观。本项目首次将上海市的生态文明教育优质资源综合起来,以多种方式向全国人民展现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知识性和丰富性。让人们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就在身边。
手绘地图的特点主要在于,突破以往较为枯燥的生态教育方式,基于实际的教学点,首创一种有新意、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即使在课堂之外,所有人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手绘地图、微信公众号、网页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我们项目的意义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