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鞋子故事给我的启示
职业生涯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矛盾的过程,一方面我们都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另一方面我又在现实面前显得无力与匮乏。
我们都很想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然后我就去使尽全力把它做好。
可是并没有人能告诉我们答案,而且更多的阻碍也会让我们进退二难。
就像,我们渴望去大城市施展才华,却又想着那里的高昂的生活费用而望洋兴叹;
我们想找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可是年薪百万又会在哪里呢?
于是,更多的人是在工作上挣扎着。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走出这样的困境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偶然得到一本神仙的书,书里告诉他这辈子会遇到一个穿着绿鞋子的女孩,然后两个人一生会特别幸福。
于是这个人就开始寻找女孩,他找啊找啊。
走遍了世界各地,仔细的观察身边的女孩的鞋子,有好几次遇到了喜欢的女孩,却发现不少绿色的鞋子,然后只好放下这段感情,继续寻找。
慢慢的,他年龄大了,背也驼了,他还是没有找到。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实现愿望。
看似是神仙的书欺骗了他,并没有给他指明道路;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为什么要相信神仙呢,只有神仙才可以给自己想要的幸福吗?
另外一个启发是,他要找的是穿绿色鞋子的女孩,那么他本可以把绿色鞋子送给喜欢的女孩啊。
这是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开篇的一个小故事。在这里面你能看到什么。
如果这里面他找到不是女孩,而是职业,那么要是他还是这般执着,到头来又会如何呢?
看看我们的职业,你现在的选择是因为你自己还是听信于某某权威,比如父母、老师、学长、成功人士。
当我们试图努力去工作,可却是在模仿别人的活法时,你觉得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么。
这里面有另外两个问题,可能是我们常常忽视的。
一个就是差异性。
职业的种类现在越来越多样化,新岗位层出不穷,新公司也特别多,但是那真的是我们的机会么。古典老师列举了很多数据,强调这种职业的变化,还指出应对方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灵活调整。可是,这里面有个问题被我们忽视掉了,那就是你所在的城市真的发展那么快么。不要以为有了互联网,全球经济真的就同步了,也不要以为有了互联网全国人民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了。
除了北上广和几个核心城市,其他的上百个城市都是很落后,这个是事实。而且这种落后恐怕也不是互联网能改变的,需要几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跟我一样,身处二三线城市,却一心想跟一线城市的伙伴们同步与竞争,那么我们有什么优势呢,凭努力、凭见识、凭知识储备量?
如果你不打算去一线城市,还不如仔细研究研究当地的经济环境、资源分布、行业规律呢,这么说虽然感觉是不求进取,但是当我们做不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我想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当然了,如果你在北上广,我希望你好好读读这本书,拼命的跟大城市、大潮流同步与接轨,甚至领跑。
另一个问题是长期与短期。
当下职业的发展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无论你准备工作多少年,都不要抱着一个地方干到退休的念头,这种共识大家都知道。可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上却常常只关注眼前而且忽略了未来。
比如眼下工作待遇不错、生活安逸,那么何必要再拼搏呢。可是没过几年,发现自己没什么突出的能力,同时年龄又大了。这时候开始左右为难,继续混不甘心,走出去又没底气。
其实,我们何不不看得长远一点。虽然我们可能看不清、看不准10年后、20年后的变化趋势,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盯着眼前,只想着最近三年的事情,那么我们很可能就自我麻痹了,因为三年左右时间,我们更喜欢比较各种选择的利弊,那么无论推导多少次,结论都是当下的稳定会比明天的变动更有吸引力,也更容易控制。
为什么不去展望未来呢,为什么不去规划未来呢?
通过5年、10年、20年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发展可能。当然了,不要陷入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迷恋计划,把做一个完美的计划视为最终目标。
计划只是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尝试更多的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丼。
此外,就算世界在变、时代在变,可是如果你不去想,那么就会有人替你想,最后把你放在了那个你不喜欢却也逃不掉的位置。
今天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跟大家一起从其他角度想一想:
1、你所在的城市有竞争力么,如果不是一线城市,那么你的关注点应该放在那里呢?
2、我们应该做计划么,做多久才是合适的呢。
千日行动 013号 2017-9-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