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计划做一件事或者做一个决定,但最后却偏离了轨道,而做了其他的决定。相信我,你并不孤独,这不是善变,而是我们周边有其他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为什么我们的决定常出错》作者法兰西丝卡·吉诺是哈佛商学院教授,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美国管理学会重大研究奖项。她的研究文章经常发表在重量级大众媒体,例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她在书中用心理实例佐证了影响最终决策的因素,利于你避开让决策偏离常轨的地雷,最终使目标坚持到底。
今天分享书中的三个内容,分别是外在环境干扰、内在决策偏差、旁人决策诱导。
一、[ 外在环境干扰 ]
科学研究表明:信息的不同呈现方式,会对人们的决策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比如我要减肥,本已打算减少摄入,多运动,但同事朋友说:“你一点儿都不胖啊,这么高,身材很好啊!”我可能就沾沾自喜,忘了减肥的事。
在决策时,可能会面临两种影响我们判断的陷阱:
第一种:纵向推进
集齐2000个喜欢,就能开通简书推荐作者。
从0到2000,看着非常遥远。如果发现成为推荐作者这个功能时已经有了100个喜欢,是不是更愿意去完成它。
第二种:横向分类
小龙虾上市了,口味有椒盐,蒜泥,香辣,麻辣,十三香,一种口味2斤起卖,满5斤送一斤,于是买了6斤,加送的1斤,一共7斤,吃完胖了两斤。这才意识到,原来只想买个香辣和十三香啊。
知道了这些,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避免以上干扰:
1、在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时,合理计算投入总量。
2、尽量合并同类项,减少决策选择。
二、[ 内在决策偏差 ]
我曾经租住的房子楼上一户是一对情侣,他们有次半夜吵架,原来是男的应酬,下班回来很晚,女的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没意思,都不能陪伴,她在家做了很多家务,烧饭洗衣服都是她,而男的就是应酬喝酒,回来往床上一躺,男的觉得应酬也是为了两个人能够生活得很好,他自己也很辛苦,为什么不能体谅他反而还要责怪他。
这就是典型的内在决策偏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这是因为人天生就难逃一个决策的魔鬼,叫「高人一等效应」,这是说人通常会膨胀,认为自己比身边的人更厉害、更好运、更有才干,并且付出更多。
了解这个效应后,如何才能做出更合理的决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你以为的不一定就是你以为的,很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2、延长完成时间,减小任务量。这样更能理性的对待整个计划和决策。
3、肯定合作伙伴。既避免了高估自己,又满足了对方的预期,能让合作更加愉快。
三、[ 旁人决策诱导 ]
我们在做决策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这样的人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陌生人、亲友和权威。
1、陌生人
心理学上有个「羊群效应」,一头羊一旦走到前面,后面的羊也会一哄而上;「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就是讲人容易因为群体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以便和他人保持一致。
比如,在做活动促销时,有的商家会找些“托”,由“托”说“反正用得上,还送这么多东西,这么便宜,不买就亏了”等等,附以成交的感官刺激,目的就是由带头人引起现场的抢购潮,从而增加销售量。
很多人排队吃一些网红食物也正是这个道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越是排队多的,排队人数却有增无减。
2、亲友
相比于陌生人,我们更容易受到亲友的影响。
你想换一个工作单位,或者尝试新的行业,询问身边人的意见,大部分的人告诉你,别折腾了,哪里都一样,在三番几次之后,你也犹豫了。
拿我自己来说,我要在今年完成牙齿整形。在和身边人说了之后,基本上没有人赞成。主要观点是,都30岁了还整牙没必要了。
我整牙是因为换牙时期一直舔,导致上半口牙牙缝略大一点,整体是非常齐的,这样的整形时间较短,但却能让我的自信加分。而且,30岁就应该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做个不修边幅的中年妇女吗?当然不是。
3、权威
生活中,我们还容易受到权威人士的影响。
例如医院里的普号和专家号,专家给人的感觉是专业技能或专业知识更全面的人,特别精通某一科,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更权威。专家说的话,会更让人信服。
曾有一篇报道,专家称,不易空腹吃早餐。辩证的来看一下,专家的话就一定对吗?
无论是陌生人、亲友还是权威,我们可以接收不同的声音,这有助于我们辩证思考问题,但最终决策的我们自己。在受到他人的影响时,要学会判断彼此的目标,避免落入旁人诱导的陷阱。
理性决策是生活中重要的课题,了解影响最终决策的因素,在计划道路上才能拥有全局观。
参考书目:《为什么我们的决定常出错》 [美] 法兰西丝卡·吉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点赞鼓励哦。
填满下面的小爱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