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妈们好,我是爱种草爱分享的童宝妈妈。
每个宝宝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其实都会有一些爸爸妈妈“看不惯”的事出现,比如地上捡东西吃、翻垃圾桶、乱扔东西、大喊大叫等等,童宝也不例外。
相比于以上这些我们都曾有过的经历,童宝还有一个让我费解和纠正了好几次的“坏习惯”,那就是“吐口水”……是不是很少有宝宝有如此另类的坏习惯?作为童宝妈妈的我超级想吐槽!尽管如此,“坏习惯”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童宝的原因超级简单,找到之后很快便纠正了~下面我要开始吐槽和分析关于童宝“吐口水”的习惯,供有相同经历的妈妈们参考~
“坏习惯”之吐口水
这个习惯放在大人世界里真的是不太能容忍的行为,所以第一次看见时我的反应是:这么不讲卫生的宝宝,出去这表现肯定要骂爸妈教育不好没教养的……尽管看了好些心平气和的育儿书籍,但当16个月的童宝在我面前连着吐口水的行为发生时,我还是没忍住生气的阻止,把童宝吓得楞在一边。虽然我很快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抱歉,但童宝还是有点害怕,刚刚玩得好好的游戏也不愿意继续玩了,情绪明显滑了坡。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反思的契机,是不是应该用成人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孩子?“坏习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引导孩子改掉“坏习惯”?
反思之自我解答
1.给孩子时间过渡
每一个孩子终将成为大人,所以大人的行为规范需要慢慢渗透给孩子,但这是一个拥有时间弹性和制度弹性的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童宝的吐口水行为在社交礼仪中肯定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纠正,今天说了不听,明天继续引导,直到童宝能认识到这个不恰当行为并自己改正为止。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时间去学习和宝宝的相处,给予耐心的教育;作为孩子,他们也需要时间来认知,来培养合理的行为习惯。所以遇到宝宝的“坏习惯”,稍安勿躁,给宝宝时间来认知和过渡,改正亦是自然而然的事。
2.寻找“坏习惯”背后的原因
童宝总共吐口水行为不超过五次,但我为什么还想吐槽呢?实在是因为小婴孩们的脑回路太清奇,清奇到一次两次你甚至搞不清背景。自从第一次生气责备童宝被吓到以后,我再也不轻举妄动了。后来又发现童宝吐口水,我索性一旁安静地观察,连着两次看到童宝吐完口水之后的表现,我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这孩子只是很喜欢玩纸巾擦水️这个游戏。
只是因为偶然一次童宝的口水不小心掉到地上,我拿纸巾让童宝自己擦拭,结果意外打开了童宝的清奇脑回路:试图自己弄出些“水”来把它擦掉,口水看起来最易获取。因为童宝每次吐完口水,都要拿纸巾擦掉,擦掉再吐,再擦……重复游戏乐此不疲。宝宝不能分辨这是否卫生、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文明,所以才会对我的生气感到委屈和害怕,而我也忽略了行为背后的原因。寻找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耐心观察,试图站在宝宝的角度认识行为本身,而不是带着大人的规则盲目指责。
3.引导纠正“坏习惯”
观察童宝是因为喜欢玩纸巾擦水而有的吐口水行为,事情一下子好办了起来。先告诉她吐口水行为本身会带来的细菌卫生问题,可能会让她小肚肚痛;再引导她寻找其他替代品来玩这个游戏,比如帮妈妈擦刚洗完的手、邀请童宝一起参与擦地板。当宝宝尽情地体验了这个游戏并且觉得获取途径很多时,自然放弃了之前的“煞费苦心”制造口水,坏习惯也随之消失,既不影响教育纠正,更增强了亲子亲密关系,是一个妈妈和宝宝共同成长进步的小插曲,引导比训斥带来的意义深远的多。
坏习惯和小心思
其实宝宝很多的“坏习惯”都隐藏着宝宝自己的小心思,童宝吐口水仅仅只是因为想玩纸巾擦水游戏。其他诸如大喊大叫,可能是因为爸爸妈妈猜不透宝宝要表达的意思,又得不到情感满足,所以选择用大喊大叫来释放情绪;翻垃圾桶和撕纸巾这类行为完全是因为好奇心探索及发现事物其他形态的乐趣;更多行为其实是宝宝想吸引大人的注意,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作为父母,我们不应忽视。
找到“坏习惯”背后的原因,耐心陪宝宝树立认知,转移宝宝注意力,甚至参与到宝宝神奇的探索中来,远远比立刻制止反复训斥来的更温暖有效,不要扼杀宝宝好奇心和安全感,每一个坏习惯背后都是宝宝成长的小插曲,不影响爸爸妈妈依然爱他。虽然你曾有过坏习惯,仍是我的心肝小宝贝。吐槽结束,妈妈依然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