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在中华文化语码中有独特意义,最早的姓起源于母系社会体系,上古八大姓为:姬、姜、姒、姚、妫、嬴、妘、姞。从姓氏演化的路径中姓指向“血缘”;氏指向“家族分支”。
虽然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经历了礼崩乐坏、连年战乱,经历了从分封到郡县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姓和氏的作用几乎都是区别婚姻血统。于是,姓、氏统一也就慢慢水到渠成了。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就将姓和氏合称。这可以作为一个(大致的)标志,“姓氏”就此流传下来,并延续至今。
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列出了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其中前十名姓氏总人口约5亿人。李王张刘陈——中国五大姓人口近4亿,多么庞大的数字。
在西方,姓氏部分滥觞于古希腊、罗马时期,不过大多起源于中世纪。有趣的是,传统上的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有名无姓。直到公元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时顺手带来了姓氏制度,这才终结了有名无姓的时代[。
西方姓氏的发展与航海、战争、移民迁徙、商品交换以及宗教传播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因此西方的姓氏虽然存在时间不长,却发展迅速,数量繁多。姓名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在东西方的不同语境下,反映出了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
中国有讳原则主要有三点,即“避尊者讳,避亲者讳,避贤者讳”。后来,又衍生出起名时避讳死者、父母、亲戚、师长以及古今名人的名字。在西方国家的名字中无此禁忌,比如
1859年1月27日,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多·阿尔伯特王子,即后来的威廉二世出生于柏林菩提树下大街的太子宫,他是威廉一世的长孙,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公主的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