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主题依旧是阅读。
小说:
1.《山茶文具店》(10.3万字)
以女主回日继承代笔文具店最初经历的夏、秋、冬、春四季为叙述线,日式的温馨疗愈,娓娓道来,平静如水的生活不乏闪闪发光的亮点。
2.《比海更深》(7.8万字)
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式样的叙事风格,有如走路的速度。以一个台风天为引子,慢慢讲述代际传递的复杂情感,中年危机,死亡,沉重里也不乏无言的爱。
3.《走出荒野》(23.9万字)
美式疯狂人生,讲述的同样是家庭、爱、向外走与向内探寻。
叙述以女主一路徒步为线,引出坠落与救赎的故事。
4.《来一点信仰》10.4万字
叙事亮点:
八十二岁的犹太拉比问“你可以为我做悼词吗?”由此引出持续八年的采访、聊天,多年的回忆。中间穿插了另一个牧师(基督教)的故事。
每一种信仰都有共同处。教人谦卑、敬畏、博爱,给我们指路。只可惜现实中,太多人把指月的“手指”当成“月亮”。
每个人需要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关怀、爱,以及一颗安定的心。
从内心去寻找。
5.《到灯塔去》(15万字)
战后,教授一家和几个朋友在一个岛上度假。
他们想到灯塔去。
后来没有去成。
十年后他们终于出发。但物是人非,最中心的人物教授夫人以及他们五个孩子中的三个已经离世。
看似简单的故事线,加入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像是把人引入一个心灵的原始森林。
意识流小说,阅读时需特别沉浸,跑神的时候进不了小说的世界,一旦沉浸进去,为人物的心理描写叹为观止。仿佛有一个上帝视角,俯瞰人间,看到的不止是肉眼看见的,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起起伏伏。
小说叙事,围绕主题“到灯塔去”:想去——没去——出发。
日记:
《独居日记》(9.6万字)
与去年已读的《海边小屋》一样,是美国作家梅.萨藤的日记集。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日记。她还有另一本日记体的书《过去的痛》。已加入书架。
原著、译者文笔都超赞。
喜欢写日记的人,看看大作家的日记,也是一大享受。
书信:
《查令十字街84号》(5.4万字)
一位美国纽约的穷作家,与英国伦敦一家旧书店的工作人员,因为购买旧书而通信。起初只是一个店员回复了信,后来慢慢其他人也加入。不知不觉间,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往来书信,互赠的礼物,温暖了两方。这件旧书店,成了爱书的的暗号。
在这个信息瞬间可以抵达的时代,阅读这本有关书信的书,不禁让人回忆起与同学通信的学生时代。
其他:
《我心深处》(已绝版)
有那么一点点鸡汤也不完成属于鸡汤书,关于女人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活法。
缘起,重读多年前的日记,看到那年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网上查看目录,看到“从父母那里选择‘遗产’”让我眼前一亮。我曾多次对孩子说,学习爸爸妈妈的优点,而不是反过来。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验证这个双引号是否与我思考的“精神遗产”对等,专门从网上找来的旧书。
结果还是开卷有益的。任何一本书,都可以从中筛选我想要的营养,满足我研究成长课题的需要。
三月,减少阅读,增加输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