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相信透过倡议工作,能令到社会发展得更好,群众生活在更友好、更具幸福感的环境中,藉以寻找到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互相接纳,彼此共融。
推动社会工作的倡议,并不是先要考虑采取什么行动或选取什么策略来达成效果,而是需先具备"倡议思维"。什么是"倡议思维"?简单来说,这是倡议的价值信念,是指导着社会工作倡议的行动方向,即倡议的价值内涵。社会工作倡议的有五方面的思维价值:(1)结构导向的问题分析;(2)着重持份者参与的取向;(3)终极目标及过程目标并重;(4)着重资源调动及配置。
“结构导向的问题分析”是社会工作倡议核心信念之一,它认为问题的产生不在于个人本身,而是与社区周围的环境、社会制度及整个社会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工作着重环境及制度如何影响人的社会交往的功能、生活的条件,如何限制人的能力及自信,继而影响了人应取得的资源。因此,对问题的分析应采取宏观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应纯粹要求个人改变,作出适应,而是改善周围的环境、不符社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结构导向的问题分析就是提出不要采用“责难受害者”(blaming the victim)的角度,避免将问题个人化,解决问题的责任不应放在个人身上,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均有责任提供资源,协助处理和解决问题。
"着重持份者参与的取向"是社会工作在行动时必须考虑的方法,倡议并不仅是由社会工作者自行提出,包办一切行动,而是鼓励相关持份者(特别是受到影响的群体)一起参与,让他们有机会和有信心表达他们的想法、意见及建议,从而协力推动问题的问决,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达致共建共治共享。鼓励相关持份者的参与,并不是说社工要找帮手,而是让他们同时了解自己的责任、行使自己的责任及减低无力感及无助感的心态,以达致赋权的作用。而在进行持份者参与倡议时,社工并不是鼓励一个人或数个人有才能的人来解决问题,而是采取一起行动来进行倡议。社会工作倡议是相信他们面对着的困难,并非是个人的因素,而是共同面对的困扰;个人力量有限,透过参与,大家一起商讨,才能增强有着信心,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倡议,是有着期望能够达成的终极目标,但只着眼于终极目标作为成果的指针,往往由于各种主观及客观条件暂时未能配合,如资源的调配、社会发展的阶段情况待,使到终极目标未能在短时间里达成。社会工作倡议取向,就是努力朝向终极目标,但不要忽略过程目标的重要,要懂得积小成功为大成功的想法,亦即是只要能够启动了改变,就会产生"雪球效应",而不是总抱怨着为什么终极未能达成,使到相关持份者及社工本身也因而未取得效果而气馁。社会工作进行倡议时,一方面注重效果的过程目标,同时也注重相关持份者在参与过程中的成长,有没有因此提升了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供献社会。
社会工作的倡议,大多涉及资源的考虑,故此,社工在进行倡议时,不能迥避“资源重新配置”的问题,社工重视弱势群体及兜底对象的关怀,他们面对的问题及不利环境,都会涉及资源有关,各方面因此需要给予相关持份者资源投放。由于资源不是无限的,使弱势群体及兜底对象能够获取较公平或倾斜的资源分配,达致"共享"的社会发展成果,这是社会工作在倡议时无可避免触及的面向。
以去年的火爆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若社工为患了癌症的病人群体进行倡议,可按上述的"社会工作倡议思维"来探索有关问题。首先,从“结构导向的问题分析”的视角,患癌不是个人得病的问题,而是涉及医疗系统,包括治疗及用药,市民在使用医疗服务时,需要由政府来埋单。若政府未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时,就会动用个人的资源来购买私人的医疗服务及药物,对那些付不起费用的病人来说,是无比的沉重负担,有人会因此变卖家财,挺而走险。患病演变成社会的问题,"看病贵、看病难"、"医患矛盾”的情况时有报导及发生。
社会工作的倡议是透过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情况,鼓励他们在合理及合法的情况,共同参与及表达他们面对着的身体及精神的痛苦及困境。在倡议的过程中,终极目标是政府能够放宽癌症药物进口的专利权问题,使到人人都可购买癌症治疗药物,避免付出的天价费用到了药厂口袋里。但在倡议的过程,放宽专利权总是有个过程,例如先放宽那些药物、价钱逐步降低等,不能一步到位。而在倡议的过程中,无可避免涉及资源的配置,例如药厂的利润降低了,政府也需要因此税项方面有所减少、医疗资源投放上有所增多。
因此,社会工作进行倡议行动时,必须有"倡议的思维",否则,那些倡议的行动就是缺乏灵魂的活动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