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词中的侠客风云

诗词中的侠客风云

作者: 师不予 | 来源:发表于2020-02-22 18:32 被阅读0次

    何为侠?“盖侠士,古为善武、重义、搏命者。浮生于乱世,名噪于道衰,披轻裘,挟长剑,策烈马,引狂歌,或扶弱济贫,救人于危难之事,或除暴安良,解国于困厄之时。其言必信,其诺必诚,其行必果。故常以勇武取重于诸侯,以信义显名于天下。”

    发展于中下层社会的侠士,他们游离于庙堂之外,在属于自己的江湖中快意恩仇。然侠者绝非刺客,区别于刺客的利益的驱动,侠者有诺必践,为知己者死而不悔。太史公曰:“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这是侠义的精神,是一种文化象征。

    侠的形象是由文人塑造出来的,在经由各类文学作品的宣传与提炼之后,武侠便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特质。

    侠客行
    唐代: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唐代社会承接了秦汉以来的侠文化和魏晋六朝的咏侠遗风,任侠风尚已成为唐王朝最时髦的风气。诗仙李白将他奔放、豪情的侠客情缘刻在了《侠客行》每一句诗句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一位武艺精湛却又深藏功与名的逍遥侠客,是慷慨潇洒,傲然不羁的乱世英雄。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代: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动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侠,不只是潇洒阳刚的傲然不羁,更有阴柔飘逸的艺侠形象。佳人公孙氏,一剑舞倾城,从闾里劫富济贫的侠盗,到“瓦舍”舞剑器的艺人,这些通过技艺表演来营生的艺侠虽然四处飘零却怀着侠肝义胆。

    紫骝马
    唐代:杨炯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鞦.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与市井游侠和“瓦舍”艺侠不同,在边地沙场中还有一些解救边难效死沙场的边陲义侠,所谓“抱剑辞高堂”、“横剑别妻去”,每逢边难,这些义侠便义无返顾的慷慨赴国难,可谓是最接近于“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精神的侠义。

    缓歌行
    唐代:李颀
    小来托身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暮拟经过石渠署,
    朝将出入铜龙楼。结交杜陵轻薄子,谓言可生复可死。
    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男儿立身须自强,
    十年闭户颍水阳。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
    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文昌宫中赐锦衣,
    长安陌上退朝归。五陵宾从莫敢视,三省官僚揖者稀。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昔日“结交杜陵轻薄子,谓言可生复可死”,而今“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从放荡嗜酒的贵族侠少到立身自强敢悔前事的侠客,可谓是在任侠使气的侠客路上找到了真正的侠客精神,这使得侠客形象更加的鲜活,更加的丰盈。

    赠道士磨剑
    唐代:吕岩
    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
    手中气岸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
    奸血点流随水尽,凶膏今逐泪痕销。
    扫除浮世不平事,与尔相将上九霄。

    纯阳祖师吕岩在《赠道士磨剑》中描摹出一个铲奸除恶,敢于扫除不平事的道教剑侠形象,但不同于在市井中的轻薄狂放、劫富济贫的侠盗,道者手中的剑却展现出“与尔相将上九霄”的无为,正如吕祖自已言道:“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甚晒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此剑绝非庶人之剑。

    古之侠客已故,今之侠义长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中的侠客风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fr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