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的丰沛,历史的传承和地道的做法,都使得一件产品成为特产。柳州自古盛产田螺和早籼稻米,螺蛳、米粉的历史悠久,为螺蛳粉的创造提供了先天条件。
螺蛳和米粉犹如不同民族的陌生人,它们的烟缘更像是强强联合,要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见倾心说起。
煮螺·魔汤
柳江环三面而过,形成“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壮景,也赠与人们肥美螺蛳。
上世纪80年代,柳江大石头爬满了螺蛳,人们轻而易举地捕捞螺蛳。柳州当时以螺蛳为原料的餐馆和摊点数不胜数,嗍螺是日常消遣的方式之一。
螺蛳的吃法丰富多彩,有带壳、去壳的,有煮、炒、烤、酿的,其配料有常见的八角、辣椒、香叶,也有紫苏及肉类。
现在似菜非菜、似小吃非小吃的配套美食发展成为柳州菜里的经典风味。螺蛳鸡、螺蛳猪肚、螺蛳鸭脚煲……以螺蛳、酸笋、辣椒为调味的肉菜花样百出。这些花样里,螺蛳菜系最离不开的是螺蛳汤。很显然,没有螺蛳汤的螺蛳粉,也会失去魔力。
关于螺蛳粉如何诞生,都离不开“螺汤·米粉”这一线索。七八十年代,米粉摊和螺蛳摊排成街,机缘巧合下,柳州人将螺蛳汤+米粉组合,这惊世骇俗的美味才得以呈现。
此后,柳州解放南路、青云菜市、谷埠街等小吃市场,螺蛳粉摊如雨后春笋,螺蛳粉便成为柳州最经典的小吃。
18道工序·汤醇味新
螺蛳粉原本是地道小吃,汤粉一合了事,但柳州人却加入几十种配料,优化组合成了一道色、香、味的美食。
比如螺霸王螺蛳粉的制作,就有18道工序。它使用当代先进科学技术杀菌,经过真空包装防止细菌再次入侵或生成,具有保质期长和方便运输的特点。螺霸王坚持螺蛳粉原材料本地化、标准化,从而实现螺霸王预包装产品整个价值链可控,让消费者们买到真正放心的产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姐是螺霸王的资深汤料师,厨房就是她的实验室。她的工作是通过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熬制,调出一碗好螺蛳汤底。
先爆炒出螺蛳的鲜美,佐以鸡汤和筒骨,以及20多种香料和中草药,小火慢炖6-8小时,才有一绝风尘的螺蛳汤。
黄革明是一位螺蛳粉质检员。他每天的工作是螺蛳粉的检验、品尝和研发,因为需要逐一品尝,辛辣的口味让他一天就能喝掉五六斤的水。
足够久的时间积淀、值得推敲的挑选过程,尤其是带有传承性的复杂手工制作流程,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特产,它要带有“正宗”的特质,强调一种不可替代性。
走出柳州·万邦同乐
即使是在螺蛳粉多如牛毛的柳州市,如果柳州人只是自己食用它,而不进行流通,螺蛳粉也无法成为真正意义的特产。螺蛳粉外销的意义重大,一是将地道特产介绍给更多的人,二是将特产带给那些想念家乡味道的人。
2016年螺蛳粉从中国海关出口,宛如一道惊鸿,用"鲜酸烫辣爽”惊艳了异国之人的味蕾,直至驰名世界。
螺霸王原味螺蛳粉
螺蛳粉成为最受欢迎的美食后,各地纷纷涌现制作螺蛳粉的小工坊。为了保有柳州的文化符号,柳州在2018年启用“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从此柳州螺蛳粉只能柳州造,并严格执行柳州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规范了市场经营和竞争秩序,提升了柳州螺蛳粉的知名度、信誉和品牌价值。
2018年,柳州螺蛳粉品牌能与亚洲50强食品企业并驱争先。螺霸王跻身方便速食品牌订单量第4名,经常卖到断货。
综上所述:特产具备时间沉淀、知名度、文化内涵、优质和独特性。
从最原本的一方水土培育一种特产,到特产品牌化,再到从线下的简单流通走到电商领域,柳州螺蛳粉依靠着物流方式被传递到更多的地方。
从工业之都到养生之城,从百炼钢到汽车之城,从桂中商埠到中华石都,从桥梁博物馆到螺蛳粉,柳州创建热情不减。未来,还有新的柳州特产值得世界艳羡。
— END —
“眼睛也能尝味道”,颜色如何影响我们对口味的感知?
全世界都沦陷的美味,在央视频道霸屏26分钟
现在的人,每天少不了一盘电子土味菜
往期文章点击图片可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部分素材、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