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8
换个角度理解他人
今天洗头时发现吹风机不再原来的位置,我想起是周日儿子拿到了自己卧室使用,用完后没有放回原来的位置。
因为从这件事,我开始向妻子抱怨,上周儿子的种种问题:用完不归位;全家人都在等他吃饭,还在故意磨叽,没礼貌;他这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给脸不要脸。
妻子严厉的说:在你没有拿出引导方案前,请不要说出来。把这种念头从头脑中抹去。
我说:道理我都知道,可是我做不到。
妻子说:给您看一个视频吧,这个视频里说,父母的语言会对孩子有强烈的影响。你说他是什么,他就会是什么。因为你在不断加深这种印象,也会使他往那个方向走。如果你想改变你就去引导他。
我说:我不知道如何引导。
妻子说:不知道如何引导就不要说。
我说:我说一下都不行吗?我还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吗?
妻子说:你只是接着事件去发泄自己负面情绪,你不是在帮助孩子。对他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
早上,妻子给我看了关于家庭教育的视频,主播的意思是说:孩子会因为父母平时的评价,不断加深对自己的认知。
主播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女孩喜欢打扮自己,平时很多同学喜欢她,但是小女孩的妈妈担心孩子不把心思话在学习上,却天天打扮自己是不对的,就总是批评孩子:你天天打扮自己,这是要勾引男人呀。
经常用各种恶毒的话语批评这个女孩,于是,女孩内心总是有一种自己不配去爱,不配跟别人发展亲密关系。即使长相俊美,追求者众多,她始终不敢发展异性关系。五十多岁还是单身。最后主播说了一句评论父母的话:你面目狰狞,却满嘴是爱。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我们家长经常是持凶器撒伤人的施暴者。
周末跟儿子吵架时,我也说了比较恶毒的话语:你配吗?
就是这句话,让他停止了争吵。我想这句话对他一定伤害很大,打击也最大。当你的父母说你不配的时候,还有什么鼓励能让你振作起来呢?
我也知道这样说不对,但是当说出这句话时,我内心确实莫名的舒畅,压抑在自己内心的愤怒喷薄而出,覆盖了他所有的嚣张气焰。
我就是看不惯他嚣张的样子,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知道的低调努力,总想表现自己,证明自己。
其实,这有什么错呢?如果在少年轻狂的时候,却表现的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也一定不正常吧?
是我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也许正是我的看法、眼神或话语导致他成为这个样子。
就像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所说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会不断地强调一些负面的话语,形成了孩子的最终形象。孩子不去辩驳,故意成为这个样子,你不是这样说我吗?那我就如你所愿好了,我就这样做给你看。
妻子说:你有压力,孩子也有压力,你尝试处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考试不好,自己也会很难过的,如果他不羞愧,他也不会主动找老师去谈话,也不会回到家后那么失落。
我认同妻子的观点,是我自己的成见对儿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无法改变自己的固有认知,用怀疑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他,寻找他的毛病,让他也很不自在。
写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内心的成见消逝了大部分。写出来也是一种倾诉,清空自己重新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