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了《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后,买了好几本村上春树的书,他们的命运是,至今还摆在家里积着灰尘。
或许是种偶遇的缘分,昨天下午,在偌大的晓书馆里,没有文字分类的书架上,拿起了《且听风吟》,然后又看了《眠》 (好吧,其实只是看中它比较薄,读起来没那么费时罢了)。
《且听风吟》和《眠》
《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是村上于1979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一出手就拿了个大奖,想来必有独特之处,可惜本人文学素养还欠缺,未能深究,只能记录一两个片段,以便回味。
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我们要努力认识的对象和实际认识的对象之间,总是横陈着一道深渊,无论用怎么样长的尺都无法完全测出其深度。”
像书中这句话那样,故事里的人始终保持着距离感,朋友之间,亲人之间,情侣之间,甚至与自己之间,似乎都隔着一道深渊。“我”和“鼠”也算是一起经历过生死的关系,(醉酒开车,撞到公园墙上,车报废了,两个人都没事)。“我们”在一起喝酒,聊天,玩耍的关系里,貌似亲近,又没那么亲近。(“鼠”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想跟“我”说点什么,又没说出口);因为家里的传统,每天晚上要给“父亲”擦鞋的“我”(除了擦鞋,书里没有“我”对父亲的其他描述),做为一个富二代 ,却无比讨厌有钱人的“鼠”,他们和家人之间隔着什么呢,不得而知?
还有,“我”和三个前女友,平淡虚无的关系,和四指女孩之间若有似无的爱情,哪段都没有流露出纠结和痛苦,对于第三任“前女友” ,“我”也只是和其他人一样,对她的自杀原因完全没有头绪。。小时候不说话的“我”,14岁时像平常人那样说话交流,然而29岁的“我”,在十五年里扔掉了许多东西,变得一无所有,只剩空空如也的躯壳。
以一个旁观者的冷淡讲述着“我”的故事,读起来有种孤独虚无的感觉,好无力。这大概也是生活一直以来的面目吧,人与人之间隔着或近或远的距离,被时光毫无意外的推着往前走,从21岁到29岁,无论中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
《且听风吟》和《眠》
二、哈特费尔德和他的小说《火星上的井》
小说中的“我”深受哈特费尔德的影响,(一个从帝国大厦跳下自杀的作家),“我”去了“哈特费尔德”的墓地,这部小说就从这里开始的。哈特费尔德说“同宇宙的复杂性相比,我们这个世界不过如蚯蚓的脑髓而已。”(特意去查了下,才知道哈特费尔德是虚构的,并没有这个作家)
哈特费尔德还有篇小说,叫《火星上的井》,里面有段风说的话:“你在井内穿行之间,时光流逝了约十五亿年,正如你们的谚语所说,光阴似箭啊。你所穿行的井是沿着时间的斜坡开凿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是在时间中彷徨,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
的确,在永恒的时间里,无所谓生也所谓死,永恒让时间变的虚无,虚无让一切失去意义。想起小说《三体》的最后,云天明留给程心一个可以永生的小宇宙, 可对于已经活了几十亿年的程心来说,永生并不会让她欣喜。只有当时间是有限的情况下,才能显出它的珍贵。
再抄下两句金句:
1.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2.说谎与沉默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两大罪过,而我们经常说谎,往往沉默
《且听风吟》和《眠》《眠》( ねむり)
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配着一位德国画家的插画,很精美的一本书,一个小时左右能读完。
“我” 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有个开诊所的牙医老公,一个在上小学的儿子,“我”每天的生活,除了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外,还有做家务,逛街购物,游泳。。。
有一天晚上,”我梦到一个穿黑衣服的老人出现在“我”的房间,举起水壶往“我”脚下不停的倒水,“我”却没有任何知觉,身体不能动弹。”我”从梦中醒来,然后17天不曾合眼,不眠不休。“我”看着丈夫长的奇怪的脸,想着儿子和丈夫一模一样的动作和语言,觉得没有那么美好,甚至有点厌恶。“我”没有告诉任何人,睡不着觉的事情,丈夫晚上睡的很深,(卧室房间里的钟掉下来都吵不醒他)所以也没察觉。
在他们眼中,我”的生活如常,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在做着和平常不会做的事情:在丈夫和孩子不在家,和熟睡的时候,“我”会在客厅,喝着白兰地(婚后多年没喝酒),吃着巧克力(因为丈夫讨厌甜食,家里从未出现巧克力),读着曾经读过《安娜卡列宁娜》(读书时期很爱看书的“我”,忘记有多久没好好看书了)。 “我”重读了三遍这本书,发现小说里很多有意思的细节,越发喜欢上了看书。“我”偶尔半夜开车出去闲逛,或停在海边发呆。
小说的结尾,“我”深夜开车到海边,在车里坐着,突然感觉到有两个陌生人在猛烈的摇晃“我”的车,“我”不敢开窗户,想要发动车子但发动不了。。。
《眠》给我的最大感受,不是荒诞,不是惊悚,而是“自我觉醒”,可是却在“觉醒”之后,又没有然后的戛然而止。“我”在平凡庸碌的生活里变的麻木,渐渐失去自我,梦里老人倒在“我”脚上的水,试图唤醒“我”。在不眠不休的17个日夜里,“我”做了自己平常不做的事情(或许是潜意识里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任何困意。然后,可能就在“我”思考着,怎样挣脱束缚的时刻,车却被陌生人猛烈的摇晃,发动不了。
看村上的这两篇小说,都有种这样的无力感:微不足道的现实和人生,孤独虚无的自我和死亡。生活该怎样就怎样吧,懒得去挣扎。
《且听风吟》和《眠》抄录下几段《眠》里面,“我”睡不着之后的思考:
1.我迄今为止,是将睡眠理解作所谓死的原型。就是说,我将死想象成位于睡眠延长线上的东西。所谓死,总的说来就是比普通睡眠远为深重的无意识的睡眠----是永远的休息,是灯灭转暗。我一直这么以为。
但很可能并非如此,我忽然想。所谓死,很可能是和睡眠之类性质截然不同的状况,它也许就是此时此刻我眼前看到的深邃无涯的清醒的黑暗。所谓死,也许就是在这黑暗中保持永恒的清醒。
2.自打睡不着觉以来,我心里念叨着,现实这玩意儿多么简单啊。把现实玩弄于掌中简直轻而易举。无非是微不足道的现实罢了。无非是微不足道的家务,微不足道的性交,微不足道的家庭罢了。就如同操作机器,一旦记熟程序,接下来不过是单纯的重复。按动这边的按钮,拉动那边的拉手。调节刻度,关上盖子,设定时间。仅仅是一再重复而已。
3.我不时想,这叫什么人生啊,但也没有因此感觉光阴虚度。我仅仅是感到惊讶,惊讶于昨天与前天毫无区别,惊讶于自己被编排入这样的人生,惊讶于自己留下的足迹甚至还未及认清,就在转瞬间被风吹走变得无影无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