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外的畅销类教育类书籍,总有一种阿土伯吃西餐的感觉,不明觉厉,不如来一个蛋炒饭吃得爽快。在读大学的时候,有本书的宣传做得铺天盖地,叫《学习的革命》。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因为新的一代知道这本书的人似乎不多了。在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中,也很少会引用该书的内容。就连淘宝上出售该书最多的商家也只卖出50本,付款人数达两位数的商家只有两个(截至到今天的数据)。总之,该书已经渐渐淡出公众视野。
在《认知天性》中提到的方法,中国的绝大部分学校都在践行。我相信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中国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动力是居世界前茅的。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这个说来就话长了。
我就说说我曾经工作过的学校吧。我们对于学习有个最最基本的要求“三先三后“:先预习,再上课;先复习,再作业;先思考,再提问。但是,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生是中等生,不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就养成了。进入高中时间紧,科目多,所以,预习就谈不上了。有些作业是必须当天交的,所以先复习,再作业也做不到。中学老师和部分家长的一种观点是:用作业填满你的所有空余时间,这样你就不容易分心了。很多家长对孩子是缺乏控制力的。在被作业折磨和被游戏诱惑之间,往往宁愿选择前者。
其次,各种测验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尤其是毕业班。所有的复习都是依据考试说明来准备的。考试说明有会对每一个知识点分别规定不同的考试要求。一般来说,有“知道”、“了解”、“应用”三个层次。我很难想象《认知本性》中死记硬背的案例会在美国发生。美国的教育科研水平不是应该比中国更高吗?所以,我们在抓课堂教学质量的时候,特别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每一次测试的结果,不仅能够第一时间反馈,而且会作为后继补偿教学的依据。中国的教师还必须采用各种办法让学生能在一整天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充满活力。如果班级容量缩小一半,相信教学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即使进入大学,中国的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依然是很棒的,除了专业课,还有相当数量的公共课要学习,要考试。甚至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完成双学位、自考、社会证书。当然,那些在大学里放浪自己的学生,并不意味他们不具备学习的能力,而是他们对自由宽松环境缺乏适应性准备,或者对自己的未来还比较迷茫,或者说,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下,知识和技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转一则新闻:丹麦师生鄙视中国孩子, 5轮竞赛后惨遭碾压!打了谁的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