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这个伴随我们从诞生开始,并将一直伴随我们的动作,对于人类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一万年左右的进化史,让我们从狩猎,采集的状态进化(或者说的准确点应该叫演变)的进程中,我们进食的方式到底发生了什么?对我们是好还是不好?
和杂食动物相比,以只吃特定食物的动物相对简单的多,树袋熊不担心该吃什么,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闻起来,吃起来像桉树叶,那就吃好了。
但是人类这样的杂食动物,这个问题就麻烦多了。我们面对自然界中那么多可以吃的东西,要耗费很多脑力去分辨那些食物是安全的,那些可以吃。我们靠着与生俱来的认知力、记忆力,让我们避开有毒食物,而选择有营养的食物。我们的味蕾也帮助我们寻找甜味,避开苦味。出自本能的呕吐反应让我们远离腐肉之类可以致病的东西。许多人类学家坚信,人类会演化出如此大而精密的大脑,就是为了解决杂食者的两难问题。
然而这个在远古时代困扰我们的“两难”问题,在如今的工业化时代,再度重新困扰我们。工业化的食品产业链,完全与自然背道而驰,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大规模养殖单一动物。这种看似效率的做法,完全摒弃自然的法则和生态,同时也切断了人类与自然,土地的种种联系。你吃的“麦乐鸡块”,已经不是“鸡块”,而是“玉米和人造复杂调味剂的混合物”,除了超级食品工业巨头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没人能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科学家只需要一小撮头发,或者一块指甲,就能知道我们的祖先在 当吃主要的食物来自什么。细胞组织中的碳同位素会告诉我们这里的秘密。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你我,我们的食物虽然品种繁多,但是其食物链的底层在工业时代越来越狭窄。植物最初从大气中吸收碳,经由食物链传到各种生物体内。
目前人类社会的食物链的主要来源,已经从自然生态的食物链,转换到工业食物链。能量的主要来源,在这样的转换中,也从太阳的能源,切换到化石石油能源。现代工业从石油中提取化肥,再经由植物,动物转化,供人类食用。太阳驱动的自然生态食物链时期,生产的逻辑是投入一个单位的能量,就能得到两单位能量的食物。然而化学肥料出现之后,生产单位热量的食物,需要消耗高于单位热量的化石燃料。这种制造食物的方式简直是浪费,不过“生态”已经不再是食物来源的准则,只要化石燃料够用够便宜。
然而在我们整个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是否有另外的可能?我们时候一定要进入先发展经济,不管其他的环境、生态的问题,等终将有一天我们再回头并将承受更高的代价?美国的弗吉尼亚州的Polyface 农场给了我们很好的示例。证明其存在的可能性甚至必要性。它让人们保有生活的益处而重回旧日的理想国度,让人们同时享有两个世界的最好事物,高度文明的秩序以及简单的自然生活。
Polyface 的主人萨拉丁在整座农场采用生态系统而非工业系统,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每件事情都和其他事物有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