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研学旅行中,学习如何发生

研学旅行中,学习如何发生

作者: 微笑面对生活丶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6:01 被阅读0次

            研学旅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而是走出校门的自然和社会研习教学,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开阔我们的眼界,使得思维更开阔。

            研学课程是以行走的方式展开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遵循教育性原则。要真正实现研学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学习意义,一方面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通过课程设计让研学具有学习的内涵;另一方面是深刻认识研学这种课程形式的独特性,认识到这种课程形式下“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研学课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跳出固有思维,与学生共同进入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中。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人文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

    那么在研学旅行中孩子学习是在哪些方面发生的呢?

            认识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首先,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以集体生活的形式,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这是一种活生生的“课堂”,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而这种集体生活也是孩子成长经历中的珍贵的记忆,集体生活培养出来的团队观念和整体意识是孩子“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从小培养孩子的执行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自我管理能力、如自控、自律能力,研学都优于一般的践行课,它并不强调结果,而是在研学过程之中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在研学的过程中培养这些能力,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行动力,敢去想去做,学会自我管理,这就是研学所在的意义。

           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不仅是团队观念在研学旅行中得以强化,而且,一次策划有力、组织得当的研学旅行,也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

            在穿越三亚热带雨林的研学活动中,深入雨林谷腹地,了解热带雨林六大奇观:空中花园、老茎结果、植物绞杀、藤本攀附、高板根、根抱石,还发现了一些隐藏的小动物,学习到了野外取水、雨林草药使用、野外方向辨别等宝贵的野外生存小技巧。

             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

            研学旅行,还有一个大的意义在于: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了,让书本中的人文自然的知识,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以万物为师,以世界为教材,带孩子去感知世界多元的文化,让孩子在行走中去建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中华航天博物馆,这里记载着中国航天的历史变迁,学生通过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观察、动手实践、感受科技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飞科技创新的梦想。

            在沙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稀有的动植物,看到浩瀚星空,体验沙漠取水,挑战百米高的沙漠天坡。这些体验和记忆,孩子们是有可能在脑海中存放一生的。

            带孩子旅行,不是我们带他看世界,而是世界借由他的眼睛和心灵,来到我们的面前,我们一起出发,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全。

            在沙漠旅行的途中,孩子们不仅学会自己整理背包,自己打饭,自己解决困难,与同伴携手互助这些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在玩儿的过程中就学到了新的知识,会提高他们的知识层面,增强自信心。

             行走课堂中的体验式学习,让学习者自主探究,并合作解决一个真实世界中的问题,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而该过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两者缺一不可。体验性是指孩子在体验中长大,他们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就无法代替孩子自己的体验。群体性是指,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师都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优质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性和群体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研学旅行中,学习如何发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xx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