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丽睿客
有人说美食是最健康的一种瘾,不管人生遇到了快乐还是痛苦,只要能吃到好吃的东西总会感觉到幸福,它是一条缔造幸福感的捷径。其运用的技能,其最终成就的作品,总是能够给人眼前一亮,吃后再也吃不够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源于我们最原始的新年,吃到好吃的,我们就会强大,拥有好吃的,人生才有快乐,即便是真的快感成瘾,它也不过是一种食物,那又何妨呢?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古时候老百姓最开心的生活状态,就是白天田地干活,三餐能吃到自己辛勤耕种的作物,每当品味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就有说不出的喜悦。之后随着人们内在需求的提高,很多人开始尝试将手中的食材进行有效加工,形成定量的商品推向市场,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美食幸福。而这对于技术革新而言,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
我们之前说过,人在吃到一餐美味的时候,大脑很容易会分泌出代表快乐素的多巴胺和幸福素内啡肽。在这两种元素的作用下人的情绪会很愉悦,内心会充满满足感。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人们才对食物加工技术提起了高度重视,因为它是最廉价的缔造幸福的方式,并通过简单的一日三餐,就可以源源不断延续,而所谓的“民以食为天”应该是基于这样的发现而总结出来的经验吧。
社会在不断推进,人们对于美食的要求越来越高,食物加工技术也在根据不同时代的需求而发生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初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人们在解决温饱的同时大限度获得幸福感的体验。
很多年轻人都成了巡游各地美食的吃货一族,而且每到一家精致的餐馆,上了菜还要掏出手机把美食拍下来发到朋友圈,他们觉得美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剂品,有了它生活才算真正的有滋有味,不管开心不开心,一顿饭下来,总觉得心里多了一份成就感,心一下子安详了。
从心理角度来说,人只有感觉自己获得了一定成就的时候,内心才会产生幸福感,大脑的多巴胺才能有效的分泌出来,但面对如今繁重的工作压力,想快速完成自我成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相比之下,在享用美食这件事上,我们人凭借古老基因本能的记忆,就可以很顺利的拥有这种美好的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心情好的时候找人吃饭,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要找人吃饭。
那么美食的加工到底能给人带来怎样的幸福感呢?从古代的角度,美食的幸福感不仅仅在于品味,也在于整个研究和制作的过程。例如,早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把大豆看作重要的杂粮,又通过发酵工艺,把大豆制成酱油和多种酱类调味品。
到了西汉前期,又从大豆中创造出豆腐制品。今天我国生产的豆腐系列食品,已增加到100多种。这一系列的尝试和经验,无疑更加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美好生活。
其次,从战国以来,反映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制造业、饮食与烹调、食疗等的著述已经有了很多。到魏晋南北朝期间,更是高达三四十种,可谓达到了里程碑一样的影响。只可惜这些著述绝大部分都已失传。但仅从流传下来的《齐民要术》中,我们仍可以看到这时期有关饮食和饮食文化的丰富内容。
例如早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就通过自己的智慧,练就了制作“奶油饼干”的绝技。他们用水碾连磨,米、面、豆类和其他杂粮都碾成细粉来食用。做烧饼,已懂得在发酵面中加蛋和牛奶、牛油(或羊奶、羊脂),烤出来的饼松脆可口,称“鸡子饼”,或取其形状,称为“环饼”、“截饼”。而且和面的配料是奶油,做出来的饼子“入口则碎,肥如凌雪”,俨然就是一穿越版的奶油饼干。
而且论养生,论创意,古人在美食技术上天分并不逊色于新时代的我们,在当时他们在果汁方面的玩儿法已经到达了让人拍手叫绝的级别,他们将这种发明出来的方法取名“梅瓜法”,做法是用冬瓜汁、乌梅汁、橄榄汁、橘汁、石榴汁、兑以姜汁、蜂蜜,加水煮沸,澄清,放凉,可贮存数日饮用。这种清凉浓烈的杂果汁,饮后口齿留香。
回想一下往昔祖先的生活,与世无争的黄老思想,让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饮食,探求生活,在品味美食的仪式感中体会生而为人的喜悦和快乐。不可否认,美食带给了大家无尽的创意和快感,也让人们在一日三餐中平添了乐趣,品味到了生命的真谛。
而当下,各种食品加工技术可谓风生水起,虽说不能达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吃不到的境界,但只要经济允许,你就能从市面上找到自己想吃的东西。随着技术革新,食物通过批量生产加工源源不断的推向市场,人们开始对食物产品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在他们看来真正的幸福感不只仅仅局限在美味,除此之外,收获更多的应该是健康。
在美国硅谷,有一批人开始倡导用代餐的形式把吃变成一件任务,但前提是能够在代餐营养内容上达到一个高质量的标准,这样一来,人们在食物上的精神诉求没了,就可以更专注于工作,整个人生会变得更有效率。还有一类人则希望能够在食品原料上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革命,用植物来制造代替肉类,在保证原始口感和造型的同时,通过高技术手段来有效的减少食物生成过程中消耗能源产生的污染和对动物的伤害。假如这一理念最终成为时尚的主流,那么我们饮食结构的天平很可能会更偏重于健康。
如今的人着眼点的确更在意成本效率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自己改造成肉体高效机器人,在拥有紧张工作的同时,他们也同样需要享受生活。因此即便是特需主食,想广泛的拓宽市场,也必须考虑如何有效的迎合大众口味。
特需主食从大健康的角度来说,或许会成为人们在未来世界饮食结构方面的新选择,特需主食是综合营养学、药食同源理论与食品工程学的技术优势,营养成分与配比优于普通主食,食用方便快速,可完美替代医学视角特定人群的传统普通主食,达到营养关爱、促进健康目的的主食。特需主食的首选目标是老弱病残孕疾,未来会涵盖健康人群,包括都市白领,健身男士,青少年等相关人群。特素是特需主食概念的发起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