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曲渔光曲,余音未了的渔光曲
1
1964年年末,岭南一个三线城市的市第二中学,举行迎新年文艺演出。有一个节目,是高一(3)班的歌舞渔光曲。
渔光曲的曲调,优美动听。“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这样的词,也如诗如画,很感人。舞蹈不知道哪个人编排的,和原来的歌曲,融合得像是无缝对接,很容易想起一个成语,水乳交融。
一边跳舞一边伴唱的是五个女生,脸蛋,身材,舞姿,都可以打八十分以上。其中,那个领唱又领舞的,不夸张,分数应该超过九十分。
这个女生叫于梅嫣。一,是连任三年的校花。二,是班级里排名不离三甲的学霸。三,还有个谁也比不了的身份,她老爸是市长。反过来说,她是市长的女儿。
所以,三个“三”集于一身的于梅嫣,就像那个“嫣”字,笔画多,少见,意蕴悠长,特殊得远远超出一般水平。让人看上一眼,得,想忘也忘不了。
2
这个学期和于梅嫣同桌的男生,叫陈济。
全班男生过生日许愿时,一律是,能和于梅嫣同桌。所以对陈济,一致表示羡慕嫉妒恨。可陈济自己却觉得坐在于梅嫣旁边,看似荣幸,其实是个包袱,带给他好大的压力。他的成绩,虽然也是学霸级的,可总是被于梅嫣拉了一截,很不服气。可私下里,他对于梅嫣怀揣着几分佩服和喜欢。
迎新年晚会上,于梅嫣领唱领舞的渔光曲,更是让陈济有点神魂颠倒,他彻底领教了什么才是美女,什么才是魅力。
渔光曲给陈济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除了于梅嫣,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他的爷爷,一辈子就是以捕鱼为生的。听到“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这两句词,好像就是唱给他听的,心如同被刀子也刺成了网,疼得眼里忍不住涌出泪花,怕别人看见,连忙抹去了。
3
同班中有个女生叫韩秋,生得眉清目秀,白白净净的,也达到了美女水平。可是有于梅嫣比着,就减色不少,她还有个极薄弱的软肋,就是学习成绩太差劲,总徘徊在后十名的行列之中。
韩秋家和陈济家是老邻居,韩秋老爸是铁匠,陈济老爸是瓦匠。有好事的阿姨,说他们青梅竹马,门当户对,有夫妻相。陈济把这话当成耳旁风,不在意。韩秋却认定这是缘分,听着,心里喜滋滋的。
可自打于梅嫣出现后,韩秋立即觉察到,陈济把兴奋点转移到于梅嫣身上了。
在看渔光曲的时候,陈济两眼透射出晶亮的神色,紧紧盯着于梅嫣的每一个动作,被彻底吸引了。
放学的时候,陈济和韩秋一道回家。路上,陈济还一句接一句地说着渔光曲。
韩秋反感的撇着嘴,“不就是个带唱的舞蹈吗,至于吗。起初于梅嫣让我参加,我一扭头拒绝了,我才不给她当电灯泡呢。”
陈济告诉韩秋,“我喜欢渔光曲,因为我爷爷是个打鱼的。舞蹈让我想起爷爷的苦。特别是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这两句词,我听了,心里有种像让刀子刺了的感觉,真受不了。当然,于梅嫣唱得跳得真好。”
韩秋说,“最后这句,才是你心里话。认识她没几天,就喜新厌旧,你姓陈,是不是想当陈世美啊。”
第二天一进教室,陈济打开书包,悄悄拿出昨晚写好的那张纸,然后动作很利索的放进于梅嫣的书桌里。
可是,他一回头,韩秋站在他身后,发出一声冷笑,“情书是吧。我告诉你,你没戏。”
于梅嫣来了后,没放书包,先把书桌里的信封,纸条,还有陈济放进去的那张纸,不声不响地划拉一起,撕成一条条,然后团成纸团,扔到教室墙角的垃圾桶里了。
陈济看完全过程,清清楚楚看见,自己用了小半夜写出的“我喜欢你热爱你”,没被看上一眼,就进了垃圾桶,好比跳动在心里的火热希望,也给掏出去扔走了。
陈济想起韩秋那句话,感到自己的确没戏。
4
1966年5月,刚刚开学两个月,文化大革命这场红色风暴,席卷神州大地。
于梅嫣那个当市长的爸爸,是第一个被揪出来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整天戴着纸糊的高帽子被游街示众,还得接受没完没了的批斗。
二中的革命小将,高举造反有理的大旗,成立了红卫兵司令部。陈济祖宗三代除了渔夫就是铁匠瓦匠,根红苗正。加上喊口号的时候,他的嗓门最大,拳头举得最高,于是进了司令部的领导班子。
于梅嫣正相反,她成了牛鬼蛇神黑五类的狗仔子,被红卫兵监管着,冲洗厕所,擦楼道,扫操场,进行劳动改造。负责管她的,就是那个韩秋。
韩秋总是穿一套黄军装,戴着红艳艳的袖标,分付于梅嫣干这个干那个的,一副飒爽英姿的派头,神气的不得了。
批斗校长和有历史问题的老师时,这些狗仔子做为陪斗,也站在台上。每逢这个时候,坐在主席台上的陈济,会拿起语录挡住脸,悄悄看上于梅嫣几眼。
在这个曾经唱过跳过渔光曲的美女身上,已经寻找不到往日的模样。头发凌乱的往后拢着,脸色苍白,透着青黄。眼神失去了光彩,怯怯地低头看着脚下。脚上穿着农民下田穿的那种胶鞋,上面全是水和泥土留下的污渍。
陈济看不下去了,轻轻叹口气,赶紧扭头看其他地方。脑海里,却传来渔光曲的歌声,伴随优美的旋律,于梅嫣又唱又跳的画面,也活灵活现的浮现出来,先是在眼前,随后,进到心里。那些又美好又珍贵的记忆,像一棵秧苗,已经扎下深根,不管风吹雨打,茁壮的成长着。
陈济明确意识到,在这样的年代,两个人又处在这样的关系中,有这钟想法,不应该,甚至危险。但是,他又无法控制自己,忽然想起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吧。
5
在文革的高潮中,传来了伟大领袖发出的走五七道路的指示,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二中的红卫兵小将,纷纷写大字报表决心,争当上山下乡的先锋战士。很快,第一批走五七道路的红卫兵,高唱语录歌,奔赴到市郊一个生产大队,安家落户了。
于梅嫣决心与当走资派的爸爸划清界限,做一个可教育好的子女,一连写了三张大字报,申请走五七道路。她态度很坚决,终于被批准了,去了距离市区挺远的另一个生产队,很有名的学大寨大队。
同去的一共九个人,除于梅嫣之外还有两个女生,其中一个就是韩秋。
大队长好像格外照顾除于梅嫣,让她住在他家,和他的老妈睡在一张木板搭成的大床上。
大队长有个儿子叫史成,在市里二中念初中,算是于梅嫣的校友,可是年龄却比于梅嫣大一岁。他也回到大队,上山下乡走五七道路了,可不下地干活,坐在大队办公室,当广播员。
在念毛主席诗词的时候,史成经常会把“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寇”,念成“冠”,或者把“战士指看南粤”,念成“指看南奥”。他老爸听说群众有反映,还不是一般错误,是篡改最高指示,有点紧张,就把儿子狠狠批评一通,要他严肃对待。
史成灵机一动,说,“这好办,让于梅嫣给我当顾问,不就结了。我们这个搭配,那可是是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相结合的典其中一个型呢。”
他老爸点点头,“这主意不错,我去落实。”
韩秋听到消息,立刻找到史大队长,提出抗议,“大队长,于梅嫣是狗仔子,她是通过生产劳动,来改造世界观的,坐办公室,不符合毛主席教导。”
史大队长老谋深算,不硬逼,就说,“说的对,说的对,你们谁都不能坐办公室。”
过了不到半个月,一天,吃完晚饭,史大队长把于梅嫣叫到大队办公室,嘴里喷出浓浓的酒气,先背诵一段主席语录,然后说,“于梅嫣同学,我作为大队领导,要和你谈一件大事。”
于梅嫣用手掩着鼻子,有点紧张地问道,“大事?你说吧。”
史大队长说,“嗯,大事。你年纪老大不小的,该谈婚论嫁了,我给你介绍个对象。”
于梅嫣脸红了,低声说,“不,不急。”
史大队长摆着手,“我们贫下中农着急了,你也得着急,才算有觉悟呢。这个人你很熟悉,是你同学,也是战友。我明说了吧,是我儿子史成。”
于梅嫣吓得“啊”了一声,然后连声说,“不行不行不行。”
史大队长板起脸,向布置任务一样,“为什么不行?于梅嫣同学,我们一家子都通过了,大队干部也通过了,就这么决定了,你做好结婚的准备吧。”说完,一甩手走了。
于梅嫣突然感到孤独无助,有一种丢掉魂魄带来的恐慌,眼泪立刻流得满脸。可这消息传到韩秋耳朵里,韩秋却感到万分惊喜,希望于梅嫣早点当个小媳妇。
于梅嫣陷入到走投无路的困境。这天中午,她从地里锄草回来,发现大队办公室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放慢脚步,仔细一看,竟然是陈济。她心头一热,突然有一种天降亲人的感觉。
陈济是代表市二中红卫兵司令部,来了解下乡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情况的。他一眼就看见了于梅嫣,见她那么憔悴,好像有好多年没见过,一下子变老了。陈济心里像压上一块石头,觉得格外沉重。
陈济分别和每个知青都谈了话,轮到于梅嫣的时候,于梅嫣还没开口,就委委屈屈的哭了。
陈济急忙说,“别这样,有什么话,慢慢说。”
于梅嫣实在忍不住了,就说了大队长逼她和他儿子结婚的事。
陈济听了,怒气冲冲地拍了一下桌子。
于梅嫣愣住了,陈济忽然伸出一只手,紧紧拉住于梅嫣的手,说,“别急,放心,我不能让他这么办,我找他说。”
随后,陈济就找到史大队长,首先硬挤出个笑容,对他说,“大队长,我听到反映了,说你儿子要和于梅嫣结婚,这是特大喜讯,我恭喜你。”
史大队长笑出一脸褶子,“是特大喜讯,我们同喜同乐。”
陈济收回笑容,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严肃地说,“不过,我以学校红卫兵司令部的名义,向你宣布,于梅嫣是黑帮子女,她还需要继续改造世界观,还没到可以和贫下中农的子女结婚的程度,这种关系,必须立刻结束。这是我们红卫兵司令部的决定,希望你们支持。”
史大队长不敢争辩,赶紧点着头说,“支持,一定支持。”
于梅嫣从一场灾难中被营救出来,默默的在心里感谢陈济。韩秋倒是揪住陈济的衣领,恶声恶气的质问,“陈济,你是在破坏贫下中农的婚姻大事,站错了立场!我明白,你早就喜欢上于梅嫣了,可我早告诉过你,你没戏!”
6
1976年6月,于梅嫣那个当过市长的爸爸,经省革命委员会考查审核,撤销了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结论,恢复革命干部的身份,决定结合到市革委会,任副主任,在五个副主任中排名第三位。
于梅嫣走五七道路的学大寨大队,每天都通过架在一棵大树上的大喇叭,按时转播市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
于梅嫣爸爸被任命为市革委会副主任的消息,一播出,最震惊的是史大队长。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庆幸当初没有硬逼着于梅嫣嫁给他儿子,否则,那可是吃不了 兜着走了,后果难以想象。
韩秋像从大喇叭里听到了噩耗,她倚着树干,头上好比泼上了一瓢冷水,心里跟着打了个寒颤。
于梅嫣倒是 显得挺平静,该下田锄草就去锄草,该给食堂挑水就去挑水,与往常没什么两样。只有细心的人才会发现,原来扎小辫用的是细皮筋,现在改成红绒绳了。
第二天,陈济就急匆匆地来到大队。
他在大队长面前,正式向于梅嫣宣布,学校红卫兵司令部已经决定吸收于梅嫣为红卫兵战士。说着,拿出一个红色袖标,系在于梅嫣胳膊上。同时还宣布,于梅嫣立刻返校,和广大革命师生一起复课闹革命。
史大队长立即表态,要积极配合,特意用大队唯一一台小四轮拖拉机,把于梅嫣,和她的行李什么的,一起送到市里。
陈济鞍前马后的,忙得不亦乐乎。一旁的韩秋,见陈济的样子,撇嘴露出个冷笑。
陈济陪着于梅嫣坐着小四轮子,在滚滚灰尘中一路颠簸,到了学校大门口的时候,看见停着一辆吉普车。听见动静,车上下来一个身穿黄军装的人,他说,是于主任爱人让他来接于梅嫣同学去市样板剧团报到的。
她爸爸一当上革委会副主任,她妈妈跟着成了革委会文艺宣传组组长,负责领导市里的样板团。演出了京剧“红灯记”“沙家浜”之后,正计划移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已经成立了剧组,准备去北京观摩。
在妈妈的亲自安排下,于梅嫣一步到位,直接进了剧组,成为样板团的成员,随后去了北京。
7
陈济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天在转,地也跟着转,他像根被截断的木桩,咕咚一声,倒在地上了。
整整昏迷了七七四十九天,第五十天,才慢慢睁开眼睛,醒过来。
人醒了,可成了呆子。两只眼睛像两个空洞,看不见一丝光采。青黄色面颊,板板的,什么表情也没有。衣食住行一些基本活动,都要别人照顾。
有一点令人奇怪的是,他却能唱渔光曲。嗓音有点发涩,可有板有眼,一点不跑调,而且,歌词一个字也不错。他几乎每天都要唱,唱得十分来劲。
有一天,已经成了工农兵大学生的韩秋,从省城回来看望陈济。
两个人好久没有见面了,她一进门,陈济像变了一个人,眼睛有神了,脸上现出光采,三步变两步的走上前紧紧抱住韩秋,兴冲冲地叫道,“于梅嫣,你到底来看我了,我知道你会来的,于梅嫣,我一直等着你唱渔光曲,跳渔光曲呢……”
被当成于梅嫣的韩秋,听到陈济哪些话,感到无比悲哀凄凉,浑身颤抖着,眼角挂上晶亮的泪水。
渔光曲渔光曲,余音未了的渔光曲
1
1964年年末,岭南一个三线城市的市第二中学,举行迎新年文艺演出。有一个节目,是高一(3)班的歌舞渔光曲。
渔光曲的曲调,优美动听。“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这样的词,也如诗如画,很感人。舞蹈不知道哪个人编排的,和原来的歌曲,融合得像是无缝对接,很容易想起一个成语,水乳交融。
一边跳舞一边伴唱的是五个女生,脸蛋,身材,舞姿,都可以打八十分以上。其中,那个领唱又领舞的,不夸张,分数应该超过九十分。
这个女生叫于梅嫣。一,是连任三年的校花。二,是班级里排名不离三甲的学霸。三,还有个谁也比不了的身份,她老爸是市长。反过来说,她是市长的女儿。
所以,三个“三”集于一身的于梅嫣,就像那个“嫣”字,笔画多,少见,意蕴悠长,特殊得远远超出一般水平。让人看上一眼,得,想忘也忘不了。
2
这个学期和于梅嫣同桌的男生,叫陈济。
全班男生过生日许愿时,一律是,能和于梅嫣同桌。所以对陈济,一致表示羡慕嫉妒恨。可陈济自己却觉得坐在于梅嫣旁边,看似荣幸,其实是个包袱,带给他好大的压力。他的成绩,虽然也是学霸级的,可总是被于梅嫣拉了一截,很不服气。可私下里,他对于梅嫣怀揣着几分佩服和喜欢。
迎新年晚会上,于梅嫣领唱领舞的渔光曲,更是让陈济有点神魂颠倒,他彻底领教了什么才是美女,什么才是魅力。
渔光曲给陈济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除了于梅嫣,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他的爷爷,一辈子就是以捕鱼为生的。听到“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这两句词,好像就是唱给他听的,心如同被刀子也刺成了网,疼得眼里忍不住涌出泪花,怕别人看见,连忙抹去了。
3
同班中有个女生叫韩秋,生得眉清目秀,白白净净的,也达到了美女水平。可是有于梅嫣比着,就减色不少,她还有个极薄弱的软肋,就是学习成绩太差劲,总徘徊在后十名的行列之中。
韩秋家和陈济家是老邻居,韩秋老爸是铁匠,陈济老爸是瓦匠。有好事的阿姨,说他们青梅竹马,门当户对,有夫妻相。陈济把这话当成耳旁风,不在意。韩秋却认定这是缘分,听着,心里喜滋滋的。
可自打于梅嫣出现后,韩秋立即觉察到,陈济把兴奋点转移到于梅嫣身上了。
在看渔光曲的时候,陈济两眼透射出晶亮的神色,紧紧盯着于梅嫣的每一个动作,被彻底吸引了。
放学的时候,陈济和韩秋一道回家。路上,陈济还一句接一句地说着渔光曲。
韩秋反感的撇着嘴,“不就是个带唱的舞蹈吗,至于吗。起初于梅嫣让我参加,我一扭头拒绝了,我才不给她当电灯泡呢。”
陈济告诉韩秋,“我喜欢渔光曲,因为我爷爷是个打鱼的。舞蹈让我想起爷爷的苦。特别是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这两句词,我听了,心里有种像让刀子刺了的感觉,真受不了。当然,于梅嫣唱得跳得真好。”
韩秋说,“最后这句,才是你心里话。认识她没几天,就喜新厌旧,你姓陈,是不是想当陈世美啊。”
第二天一进教室,陈济打开书包,悄悄拿出昨晚写好的那张纸,然后动作很利索的放进于梅嫣的书桌里。
可是,他一回头,韩秋站在他身后,发出一声冷笑,“情书是吧。我告诉你,你没戏。”
于梅嫣来了后,没放书包,先把书桌里的信封,纸条,还有陈济放进去的那张纸,不声不响地划拉一起,撕成一条条,然后团成纸团,扔到教室墙角的垃圾桶里了。
陈济看完全过程,清清楚楚看见,自己用了小半夜写出的“我喜欢你热爱你”,没被看上一眼,就进了垃圾桶,好比跳动在心里的火热希望,也给掏出去扔走了。
陈济想起韩秋那句话,感到自己的确没戏。
4
1966年5月,刚刚开学两个月,文化大革命这场红色风暴,席卷神州大地。
于梅嫣那个当市长的爸爸,是第一个被揪出来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整天戴着纸糊的高帽子被游街示众,还得接受没完没了的批斗。
二中的革命小将,高举造反有理的大旗,成立了红卫兵司令部。陈济祖宗三代除了渔夫就是铁匠瓦匠,根红苗正。加上喊口号的时候,他的嗓门最大,拳头举得最高,于是进了司令部的领导班子。
于梅嫣正相反,她成了牛鬼蛇神黑五类的狗仔子,被红卫兵监管着,冲洗厕所,擦楼道,扫操场,进行劳动改造。负责管她的,就是那个韩秋。
韩秋总是穿一套黄军装,戴着红艳艳的袖标,分付于梅嫣干这个干那个的,一副飒爽英姿的派头,神气的不得了。
批斗校长和有历史问题的老师时,这些狗仔子做为陪斗,也站在台上。每逢这个时候,坐在主席台上的陈济,会拿起语录挡住脸,悄悄看上于梅嫣几眼。
在这个曾经唱过跳过渔光曲的美女身上,已经寻找不到往日的模样。头发凌乱的往后拢着,脸色苍白,透着青黄。眼神失去了光彩,怯怯地低头看着脚下。脚上穿着农民下田穿的那种胶鞋,上面全是水和泥土留下的污渍。
陈济看不下去了,轻轻叹口气,赶紧扭头看其他地方。脑海里,却传来渔光曲的歌声,伴随优美的旋律,于梅嫣又唱又跳的画面,也活灵活现的浮现出来,先是在眼前,随后,进到心里。那些又美好又珍贵的记忆,像一棵秧苗,已经扎下深根,不管风吹雨打,茁壮的成长着。
陈济明确意识到,在这样的年代,两个人又处在这样的关系中,有这钟想法,不应该,甚至危险。但是,他又无法控制自己,忽然想起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吧。
5
在文革的高潮中,传来了伟大领袖发出的走五七道路的指示,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二中的红卫兵小将,纷纷写大字报表决心,争当上山下乡的先锋战士。很快,第一批走五七道路的红卫兵,高唱语录歌,奔赴到市郊一个生产大队,安家落户了。
于梅嫣决心与当走资派的爸爸划清界限,做一个可教育好的子女,一连写了三张大字报,申请走五七道路。她态度很坚决,终于被批准了,去了距离市区挺远的另一个生产队,很有名的学大寨大队。
同去的一共九个人,除于梅嫣之外还有两个女生,其中一个就是韩秋。
大队长好像格外照顾除于梅嫣,让她住在他家,和他的老妈睡在一张木板搭成的大床上。
大队长有个儿子叫史成,在市里二中念初中,算是于梅嫣的校友,可是年龄却比于梅嫣大一岁。他也回到大队,上山下乡走五七道路了,可不下地干活,坐在大队办公室,当广播员。
在念毛主席诗词的时候,史成经常会把“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寇”,念成“冠”,或者把“战士指看南粤”,念成“指看南奥”。他老爸听说群众有反映,还不是一般错误,是篡改最高指示,有点紧张,就把儿子狠狠批评一通,要他严肃对待。
史成灵机一动,说,“这好办,让于梅嫣给我当顾问,不就结了。我们这个搭配,那可是是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相结合的典其中一个型呢。”
他老爸点点头,“这主意不错,我去落实。”
韩秋听到消息,立刻找到史大队长,提出抗议,“大队长,于梅嫣是狗仔子,她是通过生产劳动,来改造世界观的,坐办公室,不符合毛主席教导。”
史大队长老谋深算,不硬逼,就说,“说的对,说的对,你们谁都不能坐办公室。”
过了不到半个月,一天,吃完晚饭,史大队长把于梅嫣叫到大队办公室,嘴里喷出浓浓的酒气,先背诵一段主席语录,然后说,“于梅嫣同学,我作为大队领导,要和你谈一件大事。”
于梅嫣用手掩着鼻子,有点紧张地问道,“大事?你说吧。”
史大队长说,“嗯,大事。你年纪老大不小的,该谈婚论嫁了,我给你介绍个对象。”
于梅嫣脸红了,低声说,“不,不急。”
史大队长摆着手,“我们贫下中农着急了,你也得着急,才算有觉悟呢。这个人你很熟悉,是你同学,也是战友。我明说了吧,是我儿子史成。”
于梅嫣吓得“啊”了一声,然后连声说,“不行不行不行。”
史大队长板起脸,向布置任务一样,“为什么不行?于梅嫣同学,我们一家子都通过了,大队干部也通过了,就这么决定了,你做好结婚的准备吧。”说完,一甩手走了。
于梅嫣突然感到孤独无助,有一种丢掉魂魄带来的恐慌,眼泪立刻流得满脸。可这消息传到韩秋耳朵里,韩秋却感到万分惊喜,希望于梅嫣早点当个小媳妇。
于梅嫣陷入到走投无路的困境。这天中午,她从地里锄草回来,发现大队办公室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放慢脚步,仔细一看,竟然是陈济。她心头一热,突然有一种天降亲人的感觉。
陈济是代表市二中红卫兵司令部,来了解下乡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情况的。他一眼就看见了于梅嫣,见她那么憔悴,好像有好多年没见过,一下子变老了。陈济心里像压上一块石头,觉得格外沉重。
陈济分别和每个知青都谈了话,轮到于梅嫣的时候,于梅嫣还没开口,就委委屈屈的哭了。
陈济急忙说,“别这样,有什么话,慢慢说。”
于梅嫣实在忍不住了,就说了大队长逼她和他儿子结婚的事。
陈济听了,怒气冲冲地拍了一下桌子。
于梅嫣愣住了,陈济忽然伸出一只手,紧紧拉住于梅嫣的手,说,“别急,放心,我不能让他这么办,我找他说。”
随后,陈济就找到史大队长,首先硬挤出个笑容,对他说,“大队长,我听到反映了,说你儿子要和于梅嫣结婚,这是特大喜讯,我恭喜你。”
史大队长笑出一脸褶子,“是特大喜讯,我们同喜同乐。”
陈济收回笑容,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严肃地说,“不过,我以学校红卫兵司令部的名义,向你宣布,于梅嫣是黑帮子女,她还需要继续改造世界观,还没到可以和贫下中农的子女结婚的程度,这种关系,必须立刻结束。这是我们红卫兵司令部的决定,希望你们支持。”
史大队长不敢争辩,赶紧点着头说,“支持,一定支持。”
于梅嫣从一场灾难中被营救出来,默默的在心里感谢陈济。韩秋倒是揪住陈济的衣领,恶声恶气的质问,“陈济,你是在破坏贫下中农的婚姻大事,站错了立场!我明白,你早就喜欢上于梅嫣了,可我早告诉过你,你没戏!”
6
1976年6月,于梅嫣那个当过市长的爸爸,经省革命委员会考查审核,撤销了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结论,恢复革命干部的身份,决定结合到市革委会,任副主任,在五个副主任中排名第三位。
于梅嫣走五七道路的学大寨大队,每天都通过架在一棵大树上的大喇叭,按时转播市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
于梅嫣爸爸被任命为市革委会副主任的消息,一播出,最震惊的是史大队长。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庆幸当初没有硬逼着于梅嫣嫁给他儿子,否则,那可是吃不了 兜着走了,后果难以想象。
韩秋像从大喇叭里听到了噩耗,她倚着树干,头上好比泼上了一瓢冷水,心里跟着打了个寒颤。
于梅嫣倒是 显得挺平静,该下田锄草就去锄草,该给食堂挑水就去挑水,与往常没什么两样。只有细心的人才会发现,原来扎小辫用的是细皮筋,现在改成红绒绳了。
第二天,陈济就急匆匆地来到大队。
他在大队长面前,正式向于梅嫣宣布,学校红卫兵司令部已经决定吸收于梅嫣为红卫兵战士。说着,拿出一个红色袖标,系在于梅嫣胳膊上。同时还宣布,于梅嫣立刻返校,和广大革命师生一起复课闹革命。
史大队长立即表态,要积极配合,特意用大队唯一一台小四轮拖拉机,把于梅嫣,和她的行李什么的,一起送到市里。
陈济鞍前马后的,忙得不亦乐乎。一旁的韩秋,见陈济的样子,撇嘴露出个冷笑。
陈济陪着于梅嫣坐着小四轮子,在滚滚灰尘中一路颠簸,到了学校大门口的时候,看见停着一辆吉普车。听见动静,车上下来一个身穿黄军装的人,他说,是于主任爱人让他来接于梅嫣同学去市样板剧团报到的。
她爸爸一当上革委会副主任,她妈妈跟着成了革委会文艺宣传组组长,负责领导市里的样板团。演出了京剧“红灯记”“沙家浜”之后,正计划移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已经成立了剧组,准备去北京观摩。
在妈妈的亲自安排下,于梅嫣一步到位,直接进了剧组,成为样板团的成员,随后去了北京。
7
陈济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天在转,地也跟着转,他像根被截断的木桩,咕咚一声,倒在地上了。
整整昏迷了七七四十九天,第五十天,才慢慢睁开眼睛,醒过来。
人醒了,可成了呆子。两只眼睛像两个空洞,看不见一丝光采。青黄色面颊,板板的,什么表情也没有。衣食住行一些基本活动,都要别人照顾。
有一点令人奇怪的是,他却能唱渔光曲。嗓音有点发涩,可有板有眼,一点不跑调,而且,歌词一个字也不错。他几乎每天都要唱,唱得十分来劲。
有一天,已经成了工农兵大学生的韩秋,从省城回来看望陈济。
两个人好久没有见面了,她一进门,陈济像变了一个人,眼睛有神了,脸上现出光采,三步变两步的走上前紧紧抱住韩秋,兴冲冲地叫道,“于梅嫣,你到底来看我了,我知道你会来的,于梅嫣,我一直等着你唱渔光曲,跳渔光曲呢……”
被当成于梅嫣的韩秋,听到陈济哪些话,感到无比悲哀凄凉,浑身颤抖着,眼角挂上晶亮的泪水。
渔光曲渔光曲,余音未了的渔光曲
1
1964年年末,岭南一个三线城市的市第二中学,举行迎新年文艺演出。有一个节目,是高一(3)班的歌舞渔光曲。
渔光曲的曲调,优美动听。“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这样的词,也如诗如画,很感人。舞蹈不知道哪个人编排的,和原来的歌曲,融合得像是无缝对接,很容易想起一个成语,水乳交融。
一边跳舞一边伴唱的是五个女生,脸蛋,身材,舞姿,都可以打八十分以上。其中,那个领唱又领舞的,不夸张,分数应该超过九十分。
这个女生叫于梅嫣。一,是连任三年的校花。二,是班级里排名不离三甲的学霸。三,还有个谁也比不了的身份,她老爸是市长。反过来说,她是市长的女儿。
所以,三个“三”集于一身的于梅嫣,就像那个“嫣”字,笔画多,少见,意蕴悠长,特殊得远远超出一般水平。让人看上一眼,得,想忘也忘不了。
2
这个学期和于梅嫣同桌的男生,叫陈济。
全班男生过生日许愿时,一律是,能和于梅嫣同桌。所以对陈济,一致表示羡慕嫉妒恨。可陈济自己却觉得坐在于梅嫣旁边,看似荣幸,其实是个包袱,带给他好大的压力。他的成绩,虽然也是学霸级的,可总是被于梅嫣拉了一截,很不服气。可私下里,他对于梅嫣怀揣着几分佩服和喜欢。
迎新年晚会上,于梅嫣领唱领舞的渔光曲,更是让陈济有点神魂颠倒,他彻底领教了什么才是美女,什么才是魅力。
渔光曲给陈济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除了于梅嫣,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他的爷爷,一辈子就是以捕鱼为生的。听到“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这两句词,好像就是唱给他听的,心如同被刀子也刺成了网,疼得眼里忍不住涌出泪花,怕别人看见,连忙抹去了。
3
同班中有个女生叫韩秋,生得眉清目秀,白白净净的,也达到了美女水平。可是有于梅嫣比着,就减色不少,她还有个极薄弱的软肋,就是学习成绩太差劲,总徘徊在后十名的行列之中。
韩秋家和陈济家是老邻居,韩秋老爸是铁匠,陈济老爸是瓦匠。有好事的阿姨,说他们青梅竹马,门当户对,有夫妻相。陈济把这话当成耳旁风,不在意。韩秋却认定这是缘分,听着,心里喜滋滋的。
可自打于梅嫣出现后,韩秋立即觉察到,陈济把兴奋点转移到于梅嫣身上了。
在看渔光曲的时候,陈济两眼透射出晶亮的神色,紧紧盯着于梅嫣的每一个动作,被彻底吸引了。
放学的时候,陈济和韩秋一道回家。路上,陈济还一句接一句地说着渔光曲。
韩秋反感的撇着嘴,“不就是个带唱的舞蹈吗,至于吗。起初于梅嫣让我参加,我一扭头拒绝了,我才不给她当电灯泡呢。”
陈济告诉韩秋,“我喜欢渔光曲,因为我爷爷是个打鱼的。舞蹈让我想起爷爷的苦。特别是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这两句词,我听了,心里有种像让刀子刺了的感觉,真受不了。当然,于梅嫣唱得跳得真好。”
韩秋说,“最后这句,才是你心里话。认识她没几天,就喜新厌旧,你姓陈,是不是想当陈世美啊。”
第二天一进教室,陈济打开书包,悄悄拿出昨晚写好的那张纸,然后动作很利索的放进于梅嫣的书桌里。
可是,他一回头,韩秋站在他身后,发出一声冷笑,“情书是吧。我告诉你,你没戏。”
于梅嫣来了后,没放书包,先把书桌里的信封,纸条,还有陈济放进去的那张纸,不声不响地划拉一起,撕成一条条,然后团成纸团,扔到教室墙角的垃圾桶里了。
陈济看完全过程,清清楚楚看见,自己用了小半夜写出的“我喜欢你热爱你”,没被看上一眼,就进了垃圾桶,好比跳动在心里的火热希望,也给掏出去扔走了。
陈济想起韩秋那句话,感到自己的确没戏。
4
1966年5月,刚刚开学两个月,文化大革命这场红色风暴,席卷神州大地。
于梅嫣那个当市长的爸爸,是第一个被揪出来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整天戴着纸糊的高帽子被游街示众,还得接受没完没了的批斗。
二中的革命小将,高举造反有理的大旗,成立了红卫兵司令部。陈济祖宗三代除了渔夫就是铁匠瓦匠,根红苗正。加上喊口号的时候,他的嗓门最大,拳头举得最高,于是进了司令部的领导班子。
于梅嫣正相反,她成了牛鬼蛇神黑五类的狗仔子,被红卫兵监管着,冲洗厕所,擦楼道,扫操场,进行劳动改造。负责管她的,就是那个韩秋。
韩秋总是穿一套黄军装,戴着红艳艳的袖标,分付于梅嫣干这个干那个的,一副飒爽英姿的派头,神气的不得了。
批斗校长和有历史问题的老师时,这些狗仔子做为陪斗,也站在台上。每逢这个时候,坐在主席台上的陈济,会拿起语录挡住脸,悄悄看上于梅嫣几眼。
在这个曾经唱过跳过渔光曲的美女身上,已经寻找不到往日的模样。头发凌乱的往后拢着,脸色苍白,透着青黄。眼神失去了光彩,怯怯地低头看着脚下。脚上穿着农民下田穿的那种胶鞋,上面全是水和泥土留下的污渍。
陈济看不下去了,轻轻叹口气,赶紧扭头看其他地方。脑海里,却传来渔光曲的歌声,伴随优美的旋律,于梅嫣又唱又跳的画面,也活灵活现的浮现出来,先是在眼前,随后,进到心里。那些又美好又珍贵的记忆,像一棵秧苗,已经扎下深根,不管风吹雨打,茁壮的成长着。
陈济明确意识到,在这样的年代,两个人又处在这样的关系中,有这钟想法,不应该,甚至危险。但是,他又无法控制自己,忽然想起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吧。
5
在文革的高潮中,传来了伟大领袖发出的走五七道路的指示,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二中的红卫兵小将,纷纷写大字报表决心,争当上山下乡的先锋战士。很快,第一批走五七道路的红卫兵,高唱语录歌,奔赴到市郊一个生产大队,安家落户了。
于梅嫣决心与当走资派的爸爸划清界限,做一个可教育好的子女,一连写了三张大字报,申请走五七道路。她态度很坚决,终于被批准了,去了距离市区挺远的另一个生产队,很有名的学大寨大队。
同去的一共九个人,除于梅嫣之外还有两个女生,其中一个就是韩秋。
大队长好像格外照顾除于梅嫣,让她住在他家,和他的老妈睡在一张木板搭成的大床上。
大队长有个儿子叫史成,在市里二中念初中,算是于梅嫣的校友,可是年龄却比于梅嫣大一岁。他也回到大队,上山下乡走五七道路了,可不下地干活,坐在大队办公室,当广播员。
在念毛主席诗词的时候,史成经常会把“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寇”,念成“冠”,或者把“战士指看南粤”,念成“指看南奥”。他老爸听说群众有反映,还不是一般错误,是篡改最高指示,有点紧张,就把儿子狠狠批评一通,要他严肃对待。
史成灵机一动,说,“这好办,让于梅嫣给我当顾问,不就结了。我们这个搭配,那可是是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相结合的典其中一个型呢。”
他老爸点点头,“这主意不错,我去落实。”
韩秋听到消息,立刻找到史大队长,提出抗议,“大队长,于梅嫣是狗仔子,她是通过生产劳动,来改造世界观的,坐办公室,不符合毛主席教导。”
史大队长老谋深算,不硬逼,就说,“说的对,说的对,你们谁都不能坐办公室。”
过了不到半个月,一天,吃完晚饭,史大队长把于梅嫣叫到大队办公室,嘴里喷出浓浓的酒气,先背诵一段主席语录,然后说,“于梅嫣同学,我作为大队领导,要和你谈一件大事。”
于梅嫣用手掩着鼻子,有点紧张地问道,“大事?你说吧。”
史大队长说,“嗯,大事。你年纪老大不小的,该谈婚论嫁了,我给你介绍个对象。”
于梅嫣脸红了,低声说,“不,不急。”
史大队长摆着手,“我们贫下中农着急了,你也得着急,才算有觉悟呢。这个人你很熟悉,是你同学,也是战友。我明说了吧,是我儿子史成。”
于梅嫣吓得“啊”了一声,然后连声说,“不行不行不行。”
史大队长板起脸,向布置任务一样,“为什么不行?于梅嫣同学,我们一家子都通过了,大队干部也通过了,就这么决定了,你做好结婚的准备吧。”说完,一甩手走了。
于梅嫣突然感到孤独无助,有一种丢掉魂魄带来的恐慌,眼泪立刻流得满脸。可这消息传到韩秋耳朵里,韩秋却感到万分惊喜,希望于梅嫣早点当个小媳妇。
于梅嫣陷入到走投无路的困境。这天中午,她从地里锄草回来,发现大队办公室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放慢脚步,仔细一看,竟然是陈济。她心头一热,突然有一种天降亲人的感觉。
陈济是代表市二中红卫兵司令部,来了解下乡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情况的。他一眼就看见了于梅嫣,见她那么憔悴,好像有好多年没见过,一下子变老了。陈济心里像压上一块石头,觉得格外沉重。
陈济分别和每个知青都谈了话,轮到于梅嫣的时候,于梅嫣还没开口,就委委屈屈的哭了。
陈济急忙说,“别这样,有什么话,慢慢说。”
于梅嫣实在忍不住了,就说了大队长逼她和他儿子结婚的事。
陈济听了,怒气冲冲地拍了一下桌子。
于梅嫣愣住了,陈济忽然伸出一只手,紧紧拉住于梅嫣的手,说,“别急,放心,我不能让他这么办,我找他说。”
随后,陈济就找到史大队长,首先硬挤出个笑容,对他说,“大队长,我听到反映了,说你儿子要和于梅嫣结婚,这是特大喜讯,我恭喜你。”
史大队长笑出一脸褶子,“是特大喜讯,我们同喜同乐。”
陈济收回笑容,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严肃地说,“不过,我以学校红卫兵司令部的名义,向你宣布,于梅嫣是黑帮子女,她还需要继续改造世界观,还没到可以和贫下中农的子女结婚的程度,这种关系,必须立刻结束。这是我们红卫兵司令部的决定,希望你们支持。”
史大队长不敢争辩,赶紧点着头说,“支持,一定支持。”
于梅嫣从一场灾难中被营救出来,默默的在心里感谢陈济。韩秋倒是揪住陈济的衣领,恶声恶气的质问,“陈济,你是在破坏贫下中农的婚姻大事,站错了立场!我明白,你早就喜欢上于梅嫣了,可我早告诉过你,你没戏!”
6
1976年6月,于梅嫣那个当过市长的爸爸,经省革命委员会考查审核,撤销了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结论,恢复革命干部的身份,决定结合到市革委会,任副主任,在五个副主任中排名第三位。
于梅嫣走五七道路的学大寨大队,每天都通过架在一棵大树上的大喇叭,按时转播市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
于梅嫣爸爸被任命为市革委会副主任的消息,一播出,最震惊的是史大队长。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庆幸当初没有硬逼着于梅嫣嫁给他儿子,否则,那可是吃不了 兜着走了,后果难以想象。
韩秋像从大喇叭里听到了噩耗,她倚着树干,头上好比泼上了一瓢冷水,心里跟着打了个寒颤。
于梅嫣倒是 显得挺平静,该下田锄草就去锄草,该给食堂挑水就去挑水,与往常没什么两样。只有细心的人才会发现,原来扎小辫用的是细皮筋,现在改成红绒绳了。
第二天,陈济就急匆匆地来到大队。
他在大队长面前,正式向于梅嫣宣布,学校红卫兵司令部已经决定吸收于梅嫣为红卫兵战士。说着,拿出一个红色袖标,系在于梅嫣胳膊上。同时还宣布,于梅嫣立刻返校,和广大革命师生一起复课闹革命。
史大队长立即表态,要积极配合,特意用大队唯一一台小四轮拖拉机,把于梅嫣,和她的行李什么的,一起送到市里。
陈济鞍前马后的,忙得不亦乐乎。一旁的韩秋,见陈济的样子,撇嘴露出个冷笑。
陈济陪着于梅嫣坐着小四轮子,在滚滚灰尘中一路颠簸,到了学校大门口的时候,看见停着一辆吉普车。听见动静,车上下来一个身穿黄军装的人,他说,是于主任爱人让他来接于梅嫣同学去市样板剧团报到的。
她爸爸一当上革委会副主任,她妈妈跟着成了革委会文艺宣传组组长,负责领导市里的样板团。演出了京剧“红灯记”“沙家浜”之后,正计划移植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已经成立了剧组,准备去北京观摩。
在妈妈的亲自安排下,于梅嫣一步到位,直接进了剧组,成为样板团的成员,随后去了北京。
7
陈济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天在转,地也跟着转,他像根被截断的木桩,咕咚一声,倒在地上了。
整整昏迷了七七四十九天,第五十天,才慢慢睁开眼睛,醒过来。
人醒了,可成了呆子。两只眼睛像两个空洞,看不见一丝光采。青黄色面颊,板板的,什么表情也没有。衣食住行一些基本活动,都要别人照顾。
有一点令人奇怪的是,他却能唱渔光曲。嗓音有点发涩,可有板有眼,一点不跑调,而且,歌词一个字也不错。他几乎每天都要唱,唱得十分来劲。
有一天,已经成了工农兵大学生的韩秋,从省城回来看望陈济。
两个人好久没有见面了,她一进门,陈济像变了一个人,眼睛有神了,脸上现出光采,三步变两步的走上前紧紧抱住韩秋,兴冲冲地叫道,“于梅嫣,你到底来看我了,我知道你会来的,于梅嫣,我一直等着你唱渔光曲,跳渔光曲呢……”
被当成于梅嫣的韩秋,听到陈济哪些话,感到无比悲哀凄凉,浑身颤抖着,眼角挂上晶亮的泪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