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赞学堂创始人:猫姐
主笔作者:小墨
内容编辑:梦旅人
最近帮好友修改一篇他写的小说,修改了大约半小时之后,我气得想摔手机。情节不合理估且不计,要命的是整篇语句不通,有的甚至算不上一句完整的话,让人看不明白到底在写什么。修改无从下手,只能说声抱歉了。
比起其他方面的技能,例如学钢琴、学绘画等,写作真的是一件成本很低、不需要什么门槛的事,随时有想法随时记录下来,人人都可做。
但即使是这样一件随手可做的事,也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尤其是想要把自己写的文章发表出去,让更多的人来看,更要引起注意。如果像我的好友那样,估计编辑那一关都无法通过,更不用谈什么发表了。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写作也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为了能够打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动笔之前,你需要做一些准备功夫,功夫到位,文笔自然就到位了。对此,叶圣陶先生的《怎样写作》这本书很好地揭示了答案。
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祖国的新文化建设和教育建设中。他在语文教学方面研究颇深,这本书就是其中的精萃。
当初他编纂这本书时,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希望他们从小就养成写作的好习惯。而养成习惯最好的时间是从小培养,其次就是现在,所以对我们年龄到位而写作平平甚至毫无写作技巧的成年人来说同样适用。
那么需要哪些准备功夫呢?
1.在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
何为“精密观察”,即留心生活中存在的事物,眼睛要像显微镜一样,观察地越微小越好,越仔细越好,能够发现细微之处,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何为“仔细认识”,即对周遭发生的一切有着深刻的见解和体会,然后转化为经验,为自己所用。
我们写一篇文章,基本上都是从生活中提取相应的素材,加以组织修整。而这些素材的来源全靠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例如要描写某个人,首先要在脑海中建立他的形象,然后通过文字把他的外貌、穿着、性格、行为举止等一点点描绘出来,最终呈现出一个鲜活的人物。描写地越细致,人物更形象更立体。正所谓写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再说说仔细认识。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提到“如果想要真正理解消化一本书的知识,就需要把书刻在脑海中并加以活用,然后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所谓的“属于自己的技巧”就是仔细认识。
2.在生活中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
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说“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应该养成。如果养成了,对写文章就太有用了”。的确如此,不管是平常说话还是演讲汇报工作等,只要涉及和别人的沟通交流,都需要有条理,有前后逻辑。
当你阐明某个道理、论说某种论据、支持某些主张时,为了要让别人听懂你的想法,甚至信服你的观点,你必须在推断下搜集相关素材,将它们组织得当,使观点有章可循,驴唇不对马嘴就闹笑话了。
如果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那么文章就是有形无声的语言。作为语言传播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写作同样需要有条有理。当写叙述文时,需要根据时间或者空间的顺序描述事物;写议论文时,需要阐明自己的主张,然后围绕主张一一列出依据;写抒情文时,为了抒发心中所思所想所感,需要按照正常的符合人文需求的思维方式写出人物情感的变动。
无论是哪种文体,写哪一类文字,最要紧的是把事情说清,把道理说明,在此基础上加以修饰,一篇可供人阅读的文章就诞生了。
3.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关于这一点,想要多说两句。什么叫做正确的语言习惯呢?
书中写到“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所谓不走样,就是语言刚好和心思一致,心思停当了,同时语言也说妥了。所谓违背语言的规律,就是一切按照约定俗成的办,按照大家公认的办”。
虽然上述将两层意思分开说,但实际上是一贯相通的。心里想要说的必定是约定俗成的话,绝不是“只此一家“的话。要想让别人看明白,也必须是约定俗成的话。但很多人在小时候学习语言规律时三心二意,不知其重要性。说错了不及时纠正,别人纠正了也不知道改过来。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的语言习惯。这样的语言如果形成文章,恐怕会被别人揪出一大堆错误吧。
其实语言规律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人人都可以练习和应用。有关语言规律,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种是词汇,一种是语法。
词汇
在语言里是构成语句的单位,包括所有词和短语。例如:刷牙、洗脸、吃饭、虽然、但是等。对于词汇,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去了解,我们需要把这些词汇运用到例句中,这样更能清楚地明白它们的含义。这跟背英语单词的方式很类似,光背意思不容易理解而且记忆力不牢固,只有实际应用在句子中才能快速有效地掌握。
除了弄懂词汇的意思,还需要了解两个甚至多个词汇能不能彼此关联。例如:首饰可以和佩戴关联而不能和吃喝搭配;衣服可以和买、穿关联而不能和戴搭配。这些都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如果是结构复杂繁琐的句子,更容易出错。所以掌握语句的脉络,弄明白词汇与词汇意义上的搭配,有效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语法
什么叫语法呢?书中写到:
可以说“吃饭”“喝水”,但不能说“饭吃”“水喝”;意思是我佩服你,就得说“我佩服你”,不能说“你佩服我”。“吃饭”“喝水”合乎语言习惯,“我佩服你”主宾分明,合乎本意。语法是语句构造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谁规定的,而是约定俗成的。
为了熟练掌握语法知识,你需要养成剖析句子的习惯。顾名思义,就是将句子拆分开。在一个句子中,首先必须有对象,俗称主语,“你我他我们他们”等等。其次要弄清楚对象是什么或者干什么。例如“穿红衣服的女人是个老师”,“中国人民解放了”分别写出了对象的不同状态。这些也是简单的句子,如果是复杂的语句,更需要我们静下来心来认真剖析,等到亲自动笔的时候就会做到胸有成竹,避免这些错误。
这三点准备功夫都是日积月累的习惯,需要一点一点养成。切忌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若等有一天需要写文章,才临时捡起,成效必然有限。所以不是在拿起笔的时候问应该怎样,而是在动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