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多岁的时候读书苦,20多岁的时候工作苦,30多岁家庭苦,40多岁以后人生苦……只要你有一颗负能量的心,举目望去,到处都是毫无希望的麻木人生。
昨天一篇不知道谁写的没有标题的姑且暂时叫做《35岁,你因为身体越来越差》的文章刷爆了网络,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文章丧成一逼了,有兴趣的随便一搜网上就一大把。
丧是最近一年才流行起来的说法,完整的说法是“小确丧”,对应的自然就是“小确幸”一词,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亚文化。
把生活的压力,人生的不如意,未来的不确定等,通过调侃的方式发泄出来,这是年轻人独有的方式,并不一定转发和点赞的人就已经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我18岁辍学上昆明来创业,来到之后才发现世界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于是就找了一个电脑公司边打工边做,一个月300元工资。并不是当时物价低,而是老板给的少,300元还不够我们上网。
这样的收入水准下,基本上你能想象到的可能会遇到的人生挫折和生活的羞辱基本上我都遇到过,随着后来创业逐步好转,我以为我的人生终于摆脱了那种生活,再也不用去经历了。
我还是太年轻了。
随着生活的继续,我发现生活就像打一场不会通关的游戏一样,打完这一关的boss,马上就要进入下一关,然后等待你的还有新的boss。
再往后,越发明白,不管怎么丧,怎么被生活折磨,大部分人,都是被命运善待的人,因为你身边永远不缺乏比你更惨的案例。
于是我就从逐渐从一个丧逼,慢慢变成了一个乐观的人,因为我知道,人生会越来越糟,后面等待每个人的都会有越来越大的大boss和更难的关卡,所以你就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小boss,更加珍惜现在没有那么丧逼的“被善待”的生活。
这个场景,我脑子里描述的词语是“卑微温情浮世绘”。
年轻一点的时候,遇到不如意或者被羞辱,第一反应就是血冲脑门,恨不得马上就要反击,马上就自证清白,马上就自我证明。如果不能,就觉得人生暗无天日。
年长一点的时候,我的看法也逐渐变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里说过:““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子的标志使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放弃是最容易的选择,坚持是最难的,聊狠话是最容易的做法,默默埋头干事是最难的。想想自己年轻时做的傻事和说的傻话,现在也觉得是够了。
别动不动就说25岁死了70岁才埋的傻话了,负能量就是负能量,貌似新鲜机巧其实都是陈词滥调。整天抱怨家庭负担人到中年,其实就是视责任和奋斗为畏途徒生悲鸣而已。
就拿那篇《2000万北京人假装在生活》的热文来说,2000多万人抱着自己的目标,挤在同一个空间,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在努力打拼,命运交织,喜怒哀乐,这不是“假装在生活”,这他妈就是生活,热腾腾的充满令人振奋的若干能量的生活。
最后,老鸡汤来了:
碰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变成不堪重负的样子,碰到一点不确定性就把前途描摹成暗淡无光,碰到一点不开心就把它搞得似乎是这辈子最黑暗的时候,大概都只是因为不想努力而放弃找的最拙劣的借口。
没什么值得畏惧,你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曾经历的苦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