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真生命的智慧,起于对烦恼的凝视,唐君毅云:“对人生的疑情与悲凉之感,实为逼人求索以肯定人生之道之动力,及奋发刚健之道之泉源。”
屈原的洒脱,原来建基于悲观之中,透过生命价值的思索,积极肯定人生,因此,八问透显诗人屈原内心隐喻的情结与真性,其中有自我、自负、自惜、保真、自恋、不遇、自觉、自伤等情结,最终完成“雅”之艺术境界。
1.自我情结:《卜居》中,基本上可以清楚分作两大类。一类是“现实之我”,另一类 则是“理想之我”。
二者皆企图明显的呈现屈原以自我为圆心的叙写模式.都是为了肯定一个“真实的我”。 ”二者皆企图明显的呈现屈原以自我为圆心的叙写模式.都是为了肯定一个“真实的 我”。这种自我形象的强化,多少带有些自我崇拜的味道。
“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吾”是主体,是生命的主宰,我将朴实恳切的履忠执贞,抑或失去自我应酬终日?此问,是“我” 之存在本质的探讨,失去自我的生活,是否值得为 此劳累?
2.自负情结“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屈原是绝对的自负者,诛除草茅语,透显诗人对朝廷小人的轻蔑与不屑,“成名”尚且不愿,还能有甚么足以动心的诱惑呢?“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司马光《训俭示康》)其理甚明。
3.自惜情结 君子惜言,盖因言之既出,众口铄金,是以不得不慎。屈原在《惜颂》言:“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 以为正。”如果陈述不是出于忠言,苍天为证,这样指天誓地的赤胆忠忱,是对自己的一份爱惜。证之八问:“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对屈原而言,富贵尚不足以诱惑,正言危身不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相反的,正是因为爱惜,所以才不愿为富贵而舍身,孟子云“杀身成仁”、“舍生取 义”意同于此。
4.保真情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快乐。心的世界永远不等同于经验世界,“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是真实的自我与现实世界的不妥协。唯唯诺诺、屈颜承欢的俗情世态,哪里保得真人本性的质朴。单纯的快乐来自《怀沙》所一贯坚持的理念:“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不忘初衷,正是真我的存在意义。
5.自恋情结'自恋”是为因珍视自我,突显我之尊贵的价值思想。《离骚》篇屈原自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身为贵族之后,屈原夙负奇才:“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认识自我价值的存在意义,并尽力完成理想的实现,是屈原毕生的努力与坚持。但是为实现理想却得牺牲自己人格的纯洁正直,滑处事,以已之“清”合流世俗之“浊”这是有人格洁癖的屈原所不能忍受的。
6.不遇情结屈原深怀用世之心,问中呈示非常浓烈的“不遇情结”间接说明了想奋进展才的心情,然而现实世界却一再地将他摧陷。每一次被放逐,就是每一次想振翅高飞的踔厉精神奋扬被挫败,这使他备尝人世速遭。“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自负的屈原本欲将一腔热血与抱负施用于世,然世不如人愿,愤忿不平臆气,郁结在心中。千里神驹风神驰骋的意兴,岂是水中凡鸭浮波戏水所能体会?怀才不遇之叹感慨尤深。
7.自觉情结自觉与矛盾永远并存,因为自觉,自怜有才,所以冀望能将这一份才情展现出来,故常有奋飞踔厉之想望,常在想望中作奋翅高飞之姿,然现实是矛盾的,“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一个人灵魂最高的幸福,在于自觉自身安在。骐骥之资蕴藏着无限,屈原如何能委屈自己步随驽马之迹?
8.自伤情结落魄、自伤沉沦的心情不断地回环摆荡,这种反差将屈原心情折损,自伤不仅仅是形象的取譬最终是要表述自己幽微的情志。“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黄鹄高志,鸡鹜只求一饱,二择一的选择,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自伤,愤郁的指斥里潜藏着隐秘的感伤。综观八问,屈原人生悲剧的构成,是由于想要超越现实的悲剧世界,实现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八问所采用的对答,关涉理想与现实的图像,主要在表达“隐喻的情结”借由不同的陈述来铺陈所要表达的价值理想,并且藉由问答,再三反复致意,宣达自己不遇、求用的情结,终致自陷困境,无法超脱而出,展示浓郁的悲剧性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