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脑子一片混乱,不知道要写什么?太多了,理不清头绪。
嗯……,容我想想!写什么呢?就写写这就事吧。
说起写还不如说是对文字感兴趣是在初中时养成的。问起原因却很是令人发笑,只是因为爸给我户口改名儿,恰取了一个古代诗人的名字,又刚好新学期语文第一篇学“我”的诗,所以觉得应该有文人所特有的气质或者公有的特点那就是,读书。现在想来那时浅薄了许多。
虽然起因是荒唐了些,但结果是不错的。从两方面可以看出来。一方面是村里常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不再叫我下河摸螃蟹虾子,他们知道叫不动我,而因此有时间阅读。二方面是语文老师再骂“你们这群***”时,不再光顾我所在的那个区域。在装摸做样拿起“文人”的架势后,才发现读书真是件有趣的事,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就这样在阅读这条路上起程了。或许会觉得把养成阅读习惯这件事夸大了,不。因为读书在乡上,街上连买《字词句段篇》的地都没有,更别说图书馆了,校内图书馆,只有在每年夏天需要晒书才打开,趁门卫打盹儿的机会翻上几页。平时只能吊命似的反复阅读能找到的几本书,如今清晰记得三本故事会,一本青年文摘,一本翻得蜡黄的伊索寓言,在当时视若珍宝的。
那时喜欢阅读,并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同学,成绩也很好?
庆幸,现在还喜欢阅读,却很难把一篇好文章读上几遍,很难把一本感受颇深的书再翻一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