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期训练营作业)
(第一次作业)
沿着这条道径直,穿过整片紫色带小黑格子外皮的楼区,到了与楼房相接的民房区,往左一拐,第三个大门,就是老河头儿的宅院。
老河头儿已经九十五岁了,看上去一点不像,年轻不止十岁。身材高高大大,一点没有弯腰驼背,满面红光,说话瓮声瓮气,从来吵吵着说话,嚷着,更显年轻。那双小眼睛,周围一点褶儿没有,只是三天两头一睡热炕,那双小眼睛,透红,不舒服的样子,挤巴眨巴。老爷子宽肩阔背,鼻正口方,尤其是牙,九十五年之久只才掉了三颗。
年轻是年轻,终归也有显老的地方,老爷子满脑袋没有一根儿头发,脑袋瓜像个大葫芦瓢,又大又圆又亮。还有,吵吵着说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嘴变得越来越碎,爱管闲事的毛病越来越重,都管到门外道儿上了。没事往门外小板凳上一坐,邻居菜拎多了,他仰起脖子,补上一句,
“菜也买得太多了,能吃了嘛。”
邻居领老人经过,老人在后面,年轻人自顾自走在前面,他就又吵吵,
“把老人扔后面,万一摔倒了,能知道嘛。”
每一次,邻居都匆匆走开。
更显老的地方,就是望天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老爷子真心担忧伏里天的阴云压顶,那感觉,说不出的恐慌,压过来的阴云又厚又沉,就像大海一样,波涛汹涌。可是,秋天,白云朵朵,能一直铺到天边呐,冬季时,他要赶在落雪的第二天,到外面站一会儿,雪像棉花一样在地上,空气中那股潮乎乎温润的气息,他喜欢得受不了,一准穿戴整齐,往门前道上一站,过来一个邻居,
“吃饭了吗?这是拎的啥呀?”
“你这孩子,啥都往外扔,这不还能使呢嘛。”
“谁还用这!有好的,谁不使好的。”
老人跟孙子和孙女同住,整天叨叨叨,两代人从来不轻易犯话。
老爷子在这一带出名,可不是因为他说话能吵吵能喊,出来进去的爱管闲事,他可是抗美援朝老兵。尽管当时他本人没到前线,只进发到朝鲜平壤,接到通知被叫停了,可也凭着军人证件,一个印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八个红字的白瓷缸子,一个印着同样字样的白背心子,现在每年有着八九万元的收入,逢年过节各种待遇,有病住院百分百报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