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纠自查型

错题讲解型

错题抄题型

紧抠分数型

错题总结型

讲解思路型

分析试题型


剖析讲解型

举例验证型

自我反省型

懊悔分析型

正误对比型

思考列举型

挖掘陷阱型

分析纠错型

习题描述型

















从学生做题习惯原因分析
一是看错。看错题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与人的瞬时记忆有关。有的人视觉成像反应稍慢(他的学习类型可能不属于视觉类型),而他又看得快,前面的信息在大脑中还未形成稳定的状态时,后面的信息又进来了,于是导致把题看错,解决这一行为就是放慢看题速度;有的人则可能是与自身的短时记忆容量有关,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如果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5,即他一次瞬间只能记住5个单词或数字之类的东西,当他想一次瞬间记住7个时,就会出现记忆错误,发生看错现象。解决这一看错行为可以通过平时训练来达到,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用瞥一眼方式去记路边的汽车牌照,也可以运用瞥一眼的方式去记一组数字或符号或英语单词,以提高自己的短时记忆容量,增强记忆力。
二是抄错。通常把草稿纸上的正确答案抄漏、抄错到了答卷上,导致冤枉丢分。这一抄错行为的产生除了与瞬时记忆有关外,还与人的记忆过程有关,抄写包括记(看)和忆(写)两个过程,你可能没有看错,但你却写错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在回忆时,总是会把后面位置的字与前面位置的字颠倒,在你说话或背诵时也会出现这种前后位置颠倒的情况。解决这一行为的办法就是进行大量的快速抄写行为训练,提高大脑的纠错能力。另一个原因还与人的记忆缓存有关,举个例来说,有的人可以在别人念下一句时,继续写完上一句,有的人却比较困难,这也需要通过经常的听写训练来加以解决。
三是算错。即计算出错。这主要反映出平时的练习少了,没有养成自动化答题技能,没有形成稳固的肌肉记忆方式。大家知道骑自行车不倒,就是肌肉记忆反应,在急刹车时,也是肌肉记忆反应,如果要等到大脑来指挥的话,车祸就已经发生了。肌肉记忆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我们大脑的负担,让我们的大脑去想更加复杂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我们平时在草稿纸上演算就不注意整洁,乱七八糟,缺乏规范化的训练,于是算错也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四是写错(书写出错)。比如,明明是大于号却偏偏写成了小于号,此外还有正负号、小数点、字、词或字母、符号等等的书写出错,这就需要首先从心理上、从思想意识上看清符号(比如:正负号)的有无,准确地记住小数点的位置;另一原因是肌肉记忆出现偏差,解决这一书写出错行为可以采用双人训练的方法,一人快速念,一人快速写,加强肌肉记忆训练。
五是想错(判断错误)。一个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相似知识点之间发生了混淆,出现判断失误。另一个原因属于想当然失误,即没有注意到题型的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正好掉入了出题人设下的陷阱。
六是跳步。自认为自己明白了,或害怕答题速度跟不上,不写出相关步骤,结果发生了错误。首先是要符合答题规范(多看中高考题的参考答案),其次是你明白了,不等于阅卷人也明白了。有的学生思维跳跃,认为自己心里明白了就等于阅卷人也明白了,人是不能一步就从楼上走到楼下的,也不可能跨大步走到楼下。
七是不按要求答题。即学生未按照题目的要求想当然地答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