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次辩题的文义解释是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哪个重要,说明有一个大前提,两者都重要,希望对方辩友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做过多的缠绕,谢谢。我方认为自我认同更重要,下面开始我展开我的论点:
01为你的一生“付帐”的只能是你自己
想必大家都听过父子和驴或者是夫妻和驴的故事,亦或是爷孙和驴,但是故事的本质是相同的。故事中的二人不断因为别人的认同而改变步行的方式,殊不知世上许多人,正是因太在意世上人的认同,而一辈子都在扮演“别人希望的角色”,照他人期望的模式过活。牺牲真正的自我,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人,要记住:最后为你的一生“付帐”的只能是你自己。
所以我方认为自我认同更重要。
02你是否被“催婚”过?你是否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你是否也被他人贴过各种各样的标签,”大龄剩女/男“,“工作狂”,“女强人”,“书呆子”,这些就是所谓的”他人认同“,如果你接受了这种标签,你恰恰就忽略了你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殊不知你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
他人说再多也好,给你贴上再多标签也罢,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究竟生活得安乐与否,你最该相信的其实应该是你自己。放弃在三、四线小城市的吃喝不愁,生活安逸,为什么非要去大城市和别人合租一个朝北的房间,拿着永远买不起房子的薪水?
谁也代替不了你的感受,即使你被贴上了“剩女”、“大龄未婚”的标签,但也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其实有喜欢的事业,有三五好友,住在热爱的城市,内心淡定而充盈。你要相信你自己的感受。你要相信,这种相信的力量。
所以我方认为自我认同更重要。
03你因为“一句台词”被分手过吗?
讲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男生因为《唐人街探案1》中王宝强的一句台词“房间整洁无异味,不是伪娘就是GAY。”被女生拒绝了。但是他会自此改变他对自我的认同吗?他会为了迎合她的认同,改变自我认同吗?这里留个悬念。
关于秩序,我想发几幅毕加索的《公牛》、《最后的圣餐》和《学生》这几幅作品,《公牛》历时两个月前后的演变过程,《最后的圣餐》是他早期的作品,《学生》是他后期的作品。
从普通人到工匠,再到大师,从毁灭性混论,到内在秩序,再到创造性混乱,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这就是大师的道路吧。如果大师早期的时候听别人说你要画得抽象,抽象高大上,后期别人说你要画得写实,很多人看不懂,毕加索也许就不是毕加索了吧。
所以那个男生还在坚定走在从毁灭性混乱到内在秩序的道路上。后来的后来呢,他明白了,没有哪个姑娘能给你永远的极致的幸福,你只有真正地、毫无保留地爱上自己,才会获得人生最大的胜利。大家可能又要问,爱上自己,谁不爱自己呢?当然不。虽然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会极力地让自己开心满足,就像臣民去讨好他的国王,但那不过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是自我满足的私欲,不是爱。你只有真心觉得自己很好、欣赏自己并以自己为荣、庆幸你是你而不是别人,才算是真的爱自己。只有这样的爱,才能使自己获得深刻而长久的幸福。当我明白后,开始真诚地爱自己,并由此感到了巨大的快乐,那感觉,就像经历了漫长寒冷的黑夜,看到阳光忽然跃出海面,世界从此天光大亮,春暖花开。 因为唯有“自爱”才能“爱她”,唯有“自我认同”,才能得到“他人认同”。
知道我风格的观众,可能能猜到,对,那个男生就是我自己。
虽然我们不是大师,就像《终身成长》这本书里说过的,也许我们成为不了爱因斯坦,牛顿等这些伟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和自我认同,成为那个笃定的自己。
是非曲直苦难辩,自有日月道分明!白衣惹灰土,只需心如故!
像《活出生命的意义》里提到”不被认同是人生的常态“,抛下那些虚无缥缈的他人认同,坚定地走下去。
我不赶什么船,也不搭什么船,我自己有海。
最后,愿大家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少女/;经历冷暖,仍心存炽热。与诸君共勉。
网友评论